縣必被我等所破,說不定襄樊早就在我等之手了。
因此,在曹操眼中南陽起義不過是南陽士民不堪忍受壓迫,才起義的突發性事件,自然不會懷疑我等頭上。”
魏延先簡單的解釋了一下,而後細細一品,發現馬謖的擔憂不無道理,曹操是何其聰明的人,從棄合肥轉攻下辯就知道,為了穩妥起見,魏延補充說道:
“幼常此言有理,這樣吧,士元領水軍圍攻均縣,只要曹仁將南陽後方之兵調來前線,就讓吳懿領軍溯丹水而上,造成攻破武關斷絕武關道的假象。
這樣一來,曹操為了與我軍搶時間,就算明知有詐,也不得不從長安出兵。
同時,可讓翻越秦嶺之兵,晝伏夜出,隱匿行蹤,潛伏至武關前方尋機伏擊,而此刻吳懿還未越過武關,從長安而來的曹軍自然就沒多少防備,猝不及防之下定被我等所破,屆時前後夾擊武關必破。”
魏延稍稍改變計劃,讓武關道之謀變得更加完善,正面有吳懿步步緊逼,暗地有伏兵伺機待發,他現在很想看看領兵之人是誰,會不會被他們所擒獲。
不過這樣做也有隱患,就是吳懿很容易被曹軍前後包夾,別忘了許都還有幾千兵馬,一旦他們棄宛城而進丹水,吳懿軍恐怕會陷入死地,不過戰爭哪有萬全之策啊。
“文長此言大善。”
眾人相視一笑,這就是彌足珍貴的戰機啊。
至於曹操領兵在雒陽,並沒有在長安這事,四人提都沒提,因為曹操屯兵雒陽的目的,就是為了支援隴西戰場,一旦季漢開啟隴西戰役,曹操必定移師長安。
畢竟從雒陽到長安有八百多里的距離,若不提前進駐長安,一旦前線戰事出現變故,再想支援恐怕都晚了。
“既然如此,那就通知南陽士族將起義時間定在六月初一,起義後第一時間搶佔宛城,然後利用宛城城防,城內囤積物資堅守,直至戰機出現。
讓士元轉告他們,堅守宛城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很有可能需要堅守一兩年,但請相信光武皇帝,請相信漢中王,請相信我們,最終的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的。”
曹魏一共擁兵四十餘萬,曹操在武關道吃癟後,除了從雒陽返回外,大概慮會從其他地方調兵,短時間內漢軍很難打進荊北,為避免宛城被屠,魏延只能希望他們能堅守下去,堅守到曙光來臨。
“好,我會通知士元的。”
法正一臉的沉重的應到,明顯他和魏延想到一起去了。
“幼常”
“末將在”
“當初你在褒斜道僅利用地形優勢,領萬人之兵擋住幾倍之敵,相信你對秦嶺的地形、氣候、環境等都有所研究,因此,我欲將越過秦嶺伏擊曹軍的重任交於你,不知幼常以為如何?。”
“末將敢不效死!”
馬謖起身一拜,要不是魏延不許他立軍令狀,他都要以人頭來擔保,以顯示他的決心。
“好,不愧是馬氏五常,各個都是我大漢棟樑啊。
既然如此,幼常可領本部五千人馬,隱蔽行蹤前往上庸,而後在五月中向武關道滲透,並在七月之前抵達預定位置伏擊,最後再配合吳懿奪取武關。
在伱離開隴西后,我會找一與你相似之人扮演你,統領玄甲軍左營在中軍聽令,如此一來,可降低計劃被洩露的風險。”
馬謖本部人馬,就是在褒斜道和于禁、張合打游擊的兵馬,相較於其他北線部隊,他們更善於山地作戰。
“諾”
馬謖滿口答應,看來等會下去要傳授點經驗,讓模仿他的人更加天衣無縫。
“上庸方向,讓士元、吳懿五月初領水、陸合計三萬大軍從鄖縣出兵攻伐均縣,一旦南陽起義成功並佔據宛城,吳懿可領軍向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