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萬事俱備
隴西地區,下辯
因為下辯交通更便利,傳遞情報也更加快捷,於是魏延便將將軍府移師下辯,召集隴西戰場核心大將,法正、趙雲、馬謖三人,至於其他人要麼相距較遠,要麼級別不夠不足以參與此次計劃。
玄甲軍右軍大營,一場至關重要的會議召開。
“諸位,這就是南陽的情況,以目前曹魏重北方輕南方,重隴西而輕荊州的戰略部署,一旦襄樊防線後方的南陽有變,曹仁定會首尾難顧,一時不慎還會被我等所破。
所以,我們該如何利用此次良機,為我們謀取最大的利益,還請諸位不吝賜教。”
魏延先簡略的說明情況,而後將目光轉向法正,希望他能給出見解。
別看帳內有四人,但說白了主要由他和法正負責制定戰略,趙雲和馬謖二人負責執行罷了,把他們叫來旁聽,也是為了能更好的執行軍策。
同時也有教導的意思,畢竟馬謖這塊美玉還需雕琢,他離他的前輩趙括,還存在十萬八千里的差距呢。
魏延話音一落,大帳就陷入一片沉默,訊息來得太過突然,法正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若要給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還需思考片刻。
見法正默不作聲,魏延也不著急,索性先對隴西地區、荊州戰區的漢軍做出部署,至於南陽起義是否需要指導,魏延則認為不需要。
雖然魏延不知道南陽起義的詳細過程,但他知道最終結局,因為曹仁在宛城大興殺戮,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這些事蹟史書上可寫得明明白白,曹魏嗜殺可不是說說而已。
從曹仁屠城之舉不難看出,南陽起義無疑是成功的,對荊北曹軍造成極大的麻煩,甚至連唯二的後勤裝運中心宛城都陷落,倘若有強力的外援牽制曹仁,說不定最後的結果還真如南陽士民所想的一樣。
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彼時蜀漢已經丟失荊南三郡,劉備為了攻取益州、漢中等地持續不斷的從荊州抽血,導致蜀漢在南郡只有關羽五萬兵馬,在兵力上同曹仁差距不大。
再加上關羽對南陽起義抱有疑慮、襄樊防線防守太過嚴密、上庸劉封、孟達久呼不應等原因,這才導致南陽起義功敗垂成,致使宛城遭遇屠城,可悲,可嘆啊!。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荊南四郡仍在手,荊州經過幾次擴軍披甲之士達到十萬,上庸還有襄陽人龐統、季漢國舅吳懿等領兵三萬虎視眈眈,更別說隴西地區有十萬大軍在側。
荊州兵力雖然有十萬之眾,但多數是不可調動的,畢竟東吳有過前科他們不得不防,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曹魏只在襄樊一帶駐守曹兵六萬餘。
當然,荊北只有六萬兵馬,除了曹魏戰略重心轉移外,糧秣補給失衡才是最重要的原因,這裡就不再詳細描述。
“透過情報匯總可知,曹仁在均縣一帶駐兵萬餘,防禦士元在鄖縣駐訓的水軍,在襄樊駐軍三萬,防備江陵的雲長。
至於剩下的萬餘兵馬,主要駐紮在穰縣、宛城、新野等地,所以為了讓南陽起義順利進行,我們必須先將此三處的曹兵調離,不然起義軍受到正規軍圍剿,恐怕難以成事。”
這些事是必須做的,歷史上因關羽北伐,曹仁被迫將後方兵力抽調到前線,致使後方空虛才給了南陽士民可乘之機,所以他們也必須創造同樣的時機。
“可讓水軍都督龐統、平東將軍吳懿領兵出鄖縣,攻打戰略要地均縣,曹仁見我軍勢大,為保均縣不失,一定會抽調後方之兵支援。
同時,可讓關羽將軍以為忠貞之士報仇為由,領兵三萬出師北伐從正面牽制曹仁,使其不能引兵回援,如此一來,南陽腹地方可空虛異常,屆時南陽起義再無阻礙。
南陽起義一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