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帝國在背後一定在謀劃什麼。
不過官大一級壓死人,雖然馬岱和毋丘興屬於不同系統,也沒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但奈何大漢在西域奉行和平發展的政策,毋丘興不可能為了馬岱的無端猜測就同貴霜帝國交惡。而且現在季漢的首要目標是一統天下,其他矛盾都要往後稍一稍。
於是乎,被拒絕的馬岱只能讓安西軍的情報人員將全部注意力放在這支馬匪身上,希望順藤摸瓜能找到蛛絲馬跡,從而洞悉貴霜帝國的陰謀。
其實馬岱的判斷沒錯,這場突如其來的劫掠事件,其實是一場由貴霜帝國的貴族們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包括商隊的行進路線,護衛隊的詳細資訊,以及貨物資訊都是貴霜帝國透露的。
而且劫掠商隊的馬匪也不是真正的馬匪,他們是貴霜帝國軍中的精銳,而且都是在戰場上活下來的百戰老兵,在小規模戰鬥中戰力不輸漢軍多少。
至於趕來救援計程車兵其實也是貴霜帝國計劃中的一環,不過出乎他們預料的是,護衛隊的精銳程度遠超他們預計,導致他們原本只是負責過來收屍的援兵到最後變成解圍的,這點讓貴霜帝國的貴族哭笑不得。
不過這也無傷大雅,反正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至於貴霜帝國為何這樣做,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從聯軍在伊塞克湖畔同漢軍決戰,並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後,他們就將大漢的威脅放在首位,隨後多次派出商隊前往大漢收集情報。
畢竟作為大月氏的後代,他們很清楚漢人的秉性,別看現在漢人強調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其實不過是他們的實力不足以吞併貴霜帝國罷了,一旦具備相應的實力後就會撕下偽裝露出真面目。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他們祖先大月氏,一旦對大漢失去防備,昨天大月氏的下場,就是他們明天的結局。
正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貴霜帝國從未停下發現的腳步,一邊從絲綢之路瘋狂汲取利潤,一邊同羅馬帝國夾擊安息帝國,在過去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們貿易和軍事兩手抓,讓貴霜帝國的實力邁入高速增長期。
正當他們兵強馬壯,考慮要不要試探大漢時,他們前些年派出的商隊已經完成對大漢當前局勢情報的收集工作,然後又經過長達一年的長途跋涉後,終於將有關大漢的詳細情報帶回來。
[建興六到七年的情報,彼時平城之戰尚在籌劃]
而貴霜帝國的貴族在得到相對滯後的情報後,他們赫然發現曾經橫掃西域數十國,並在伊塞克湖取得大捷的大漢帝國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因為大漢的身邊還有兩個實力不相上下,乃至更強的割據勢力在同他們鏖戰。
於是乎,一種大漢帝國外強中乾的說法開始在貴霜帝國的高層口中流傳,並且他們還為當初的慘敗找到了理由。
他們認為當初失敗的原因並不是漢軍有多強大,而是聯軍組成成分過於複雜,導致兵員素質良莠不齊,以及語言不通,指揮不暢等主觀因素。再加上漢軍繞行千里翻越天山山脈出現在聯軍後方發起偷襲的客觀因素,伊塞克湖會戰失敗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得益於絲路和掠奪安息帝國的遺產,貴霜帝國近些年變得非常強大,在西線同羅馬帝國、薩珊王朝的摩擦中都能屢次佔據上風,讓威名赫赫的羅馬軍團屢屢碰壁。
在連續挑翻強敵後,貴霜帝國的貴族們認為他們已經具備足夠的實力向東方霸主發起挑戰,於是乎就發起了這場劫掠商隊以此來試探大漢態度的行動。
而很不巧的是,毋丘興這種以大局為重的讓步,落在貴霜帝國的眼中卻是軟弱的表現,他們認為在魏吳兩國的牽制下,季漢在西域的軍事力量已然不足。
於是在絲綢之路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貴霜帝國的貴族們很快達成一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