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加上這幾年孫權為了抵禦我們在江東橫徵暴斂,讓百姓們苦不堪言,進一步加劇了百姓同我們的矛盾,雖然此事和我們的關係不大,但百姓們受制於文化水平和見識有限的緣故,短時間內很難分辨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
倘若我們沒有江東百姓們所熟知的官員相助的話,他們只能依靠固有印象來判斷事物的好壞,他們自然會對我們頒佈的政策下意識的牴觸,這對我們未來開發江東是不利的。
因此,臣認為陛下可立即傳令於孝直,讓他在攻克建鄴後先採納江東百姓的意見,然後經過考核和調查後遴選三到五人為揚州刺史的佐官,讓他們協助揚州刺史儘快恢復揚州民生。
當然,為了打消東吳官員和普通士卒的顧慮,我們還需要從中遴選幾人進入朝堂,以此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態度。”
魏延補充的這些話基本上把人定死了,諸葛瑾和嚴畯一不是江東人士,二來在治理江東時在百姓間也素有仁德之名,所以在百姓們眼裡他們的話是具有權威性的,因此將他們留下來輔佐蔣濟治理揚州,將是再完美不過的選擇。
至於調到中央擔任位高權輕的吉祥物,除了仍舊固守皖縣的東吳大都督呂蒙外,另一人選就是在太湖作戰的東吳水師都督陸遜,前者可代表淮泗集團在大漢的利益,後者可代表江東集團在大漢的利益,不過前提是他們二人能投降。
“愛卿所言甚是,寡人稍後傳令荊州都,讓他攻破建鄴後依此策來遴選官員,不過吳王孫權以及他的家眷、親族該如何安排,不知道太傅和大將軍有何良策?。”
魏延的話在理,但很明顯不是劉禪想要的。
“恕臣等愚昧,不知陛下有何高見?。”
好嘛,現在魏延和諸葛亮才反應過來,原來劉禪突然提到滅吳後續事宜並不是想徵求他們二人的意見,而是他心中早有腹稿,只是想找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已。
既然如此他們自然不會喧賓奪主,同時也很好奇當了這麼久吉祥物的劉禪,今天到底憋了什麼大招。
“孫權身為漢臣,卻不思報國反而助紂為虐,多次同曹賊起兵攻伐我荊州,按罪理應株連九族以儆效尤。
但是,在大漢最危亡之時也正是他們站出來和先帝一起結成聯盟抵擋曹賊,為我大漢保留了一絲崛起的希望,而後孫權更是傾盡江東之力數次同曹賊鏖戰於合肥,濡須口等地,為我國取得漢中,隴西會戰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而且孫權和曹賊不同,雖然他們同樣狼子野心,同樣有篡漢自立之心,但和曹賊付之行動相比,孫權到目前為止既沒有承認魏國的合法性,也沒有過逾越之舉,相反他仍舊以我大漢皇帝劉協親自冊封的吳王自稱。因此寡人覺得孫權算不上篡逆之輩。
既然如此,我等自然不能僅以結果來定論孫權的功過,這樣做有損我國仁德之名吶。
寡人認為可免去孫氏一族的死罪,以此來勸說孫權讓他早日放棄抵擋投降,也好儘快結束長江以南所有戰事,屆時我們才好集中注意力北伐中原。”
劉禪斟酌片刻後說道,他在荊州那段時間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處理孫權一干人等,他曾不止一次的想過直接誅滅九族了事,但最後還是被自己否決了,因為他想起不遠萬里從江東趕到成都只為見劉備最後一面,最後毅然決然選擇殉情的孫小妹。
也正是她當初的選擇,讓劉禪認為江東儘管多首鼠兩端之輩,但還是有很多忠貞之人的。
可惜,但凡孫權能具備孫小妹半分的忠貞與決心,東吳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
“然活罪可免,死罪難赦,若東吳和我們齊心協力北伐恐怕魏國早就被我等攻滅了,父親和諸位老將軍也不會帶著遺憾而亡,所以相應的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