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局面來說無疑是最穩妥的方法,它不但能防止魏國和三大帝國前後夾擊季漢,也能最大限度的遏制魏國發展,以防趁季漢處理西域問題時做大。

雖然對華夏民族而言,越封鎖他們只變得越強大,但魏延又不是要封鎖魏國一輩子,最多三年解決完西域問題後就會發起最後的攻勢滅亡魏國,想來短短三年魏國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更何況在攻滅東吳後荊州軍的去向還沒確定,他們到底是北伐中原光復漢室,還是西進支援西域戰場都是個未知數,萬一西域局勢對季漢有利,說不定魏延和諸葛亮還會開啟兩線作戰。

“可以,待會議結束後我會讓中書省出臺相關的律法,強制關停兩國邊境線上所有開放的碼頭、市場等,全面中止我們和魏國的進出口貿易,不會讓任何有關民生、軍事的物資流入魏國境內。”

諸葛亮沉吟一會兒後便點頭同意道,雖然貿易禁令這把雙刃劍對季漢的商業發展也是重大打擊,但和魏國比起來,季漢的經濟體量足以支撐起貿易戰。

畢竟季漢不但擁有海上絲綢之路持續輸血,還有澳洲和新幾內亞群島等海外領地能提供發展所需的資源,足夠季漢打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了,而上述的這些魏國都沒有,因此只要貿易戰持續下去魏國一定會先崩潰。

另外,當季漢由進攻轉為全面防守後,大漢將會進入長達數年的和平期,而諸葛亮也能趁著這段和平期,趕緊實施這幾年被反覆提及的雲夢澤改造計劃。

畢竟南陽、江夏等地已經被光復,開發雲夢澤的先決條件已經具備,自然要兌現當初為激勵士氣所畫的大餅。

另外,這幾年大戰下來戰俘營都快裝不下了,與其讓這些俘虜閒著胡思亂想,不如趁早將江漢平原給改造出來,反正也不會有人嫌棄自家糧食多。

“另外就像文偉所說的那樣,敵人不可能全是騎兵,肯定還會有規模龐大的步兵集團,而且我漢軍騎兵的威名名揚海外,他們此次出征肯定有應對之法。所以我們很難像武帝那樣,僅僅依靠騎兵就能擊潰敵人。

畢竟他們那時候面對的敵人主要以遊牧民族,以及工業體系不健全的小國家為主,而我們現在面對的卻是三個龐大的帝國,他們有健全的工業、軍事體系,自然不能橫向對比。

所以,我認為此戰的勝負手依舊在步兵。

因此,我欲讓幼常領玄甲軍、陌刀軍立即從冀州返回長安,然後在長安和休整的第三、四師,以及去年新組建的第五、六師組成遠征軍前往西域同敵軍決戰。

考慮到此戰關係到我大漢一統天下的進度,所以我欲親自領軍前往西域主持大局,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魏延同樣不看好僅靠騎兵就能取勝,因為有個叫做馬其頓方陣的玩意兒專克騎兵,尤其是像漢軍這種遠道而來的輕騎兵,在人和馬匹沒有足夠的防護時去面對長槍如金的方陣無疑是一場噩夢。

與其如此不如讓火器部隊去西域給外國人來點小小的震撼,讓他們感受一下科技的力量,讓他們知道什麼叫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就依大將軍之言。”

眾人對此倒沒什麼異議,因為整個季漢除了魏延就找不到幾個對西域瞭解的大將,而且以魏延在西域的威懾力,相信一些心懷不軌的小國家也會安分的。

“好,那就這麼定了。”

見眾人沒意見,那麼這場緊急會議就到頭了,至於後勤補給這些繁瑣的事自然由諸葛亮、伊籍去操心,反正他們總不可能讓前線將士捱餓吧。

最後,在眾人的輔助下劉禪簽發了一封又一封詔書,這些詔書都是調動兵馬的調令,畢竟此次大軍的集結點設在長安,大漢帝國的政治中心,倘若沒有劉禪的詔書誰敢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