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憤怒,而是憋屈,這傳令兵誰調教出來的,怎麼抓不住重點呢,龐統是如何應對的張南早就說過一遍,何須再複述一次,他要聽的是張飛和曹軍激戰的過程。

還有我的主公,你反應也太遲鈍了吧,你要不要看看夏侯淵的表情,一臉的沉思之色,恐怕他也想到這裡了吧。

“在三將軍被圍困後,曹軍並未立刻發起進攻,而是先圍困了兩日有餘,軍師認為是曹操在等他派出援軍,為騎兵衝殺創造戰機。

曹賊見中軍遲遲沒有動靜,隨即遣兵攻伐三將軍,但強度一直不高,並且時常會留出空擋讓幾騎殺出重圍向軍師求援,這樣的狀況維持了近五天。

但在第六天,曹軍好像發生了什麼變故,當天並未發起攻擊,而且一直埋於側翼的驍騎軍也不再隱藏,而是在中軍大營外遊蕩一圈後直接離去。

隨後幾日驍騎軍都會來,但軍師敏銳的發現,和驍騎軍兵圍下辯時相比,有一支騎兵不知去向。

軍師為試探曹軍,也為減輕三將軍的壓力,曾親自率領萬餘兵馬出營試探,行軍不過十里一支騎兵就衝殺而來。

幸好軍師早有準備,立即將大車圍成圓陣抵禦騎兵衝擊,在付出兩千餘人的傷亡後,軍師又撤回中軍大營,同時也得出結論,曹軍的確有一支騎兵不知去向。

隨著軍師的撤退,曹賊自知軍師不會再上當,隨即遣兵狂攻三將軍營寨,第二天嚴老將軍戰死,第三天攻破前鋒大營,五千前鋒軍士盡沒,三將軍也生死不明。

在下離開時,曹軍已經打掃完戰場正向中軍大營而來,並且在上邽遊弋的偵騎也返回,帶來了兩萬曹軍從上邽南下的訊息。

同時,偵騎在上邽周邊一羌人首領口中得知,曾經有一愁眉苦臉的漢子拿出金餅、戰刀、寶刀換取過戰馬,並且首領曾告訴過他曹軍的動向。

所以偵騎們判斷,應該就是此人在城中散播的流言,才能讓軍師得以倖存,目前偵騎正在查明此人身份。”

傳令兵終於說到重點,魏延心中一合計,發現事情好像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從曹操最開始的動作看,他的目標不是張飛,而是後方的龐統。

當曹操下定決心猛攻營寨,應該是收到夏侯淵被擒的訊息,想抓住張飛來同劉備交換,所以,魏延認為只要張飛不作死,活下來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魏延唯一想不通的,就是那消失的六千騎兵跑哪去了,從時間上推斷此刻夏侯淵被擒的訊息,應該還沒傳至曹營,真是奇怪。

至於曹操向中軍大營逼近,魏延反而不擔心了,曹軍在漢中正面戰場激戰八個月,此刻能動用的兵馬不超過八萬。

魏延可是玩瞞天過海之計的老手,他知道于禁不可能孤身前往長安,畢竟天下人又不是傻子,幾句話就能騙得了人。

再加上徐晃軍兩萬人,張合軍萬餘人,下辯方向四萬人,這就導致關中防禦十分空虛,如今聯軍在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四處通道發起反攻,曹操不可能不知道,如此空虛的後方曹操怎能不管?。

一旦被聯軍突破防線,就算曹操最後能拿下下辯又怎樣,還不是成甕中之鱉,為此,魏延有個大膽的猜測,曹操集結重兵於此只是想作為談判之資,用來威懾劉備早日結束漢中之戰。

魏延瞥了一眼夏侯淵,發現他臉上沒有一絲慌張,眼神中也沒有一絲不甘,反而顯得異常平和,這副表現讓魏延心中大定。

他夏侯淵堂堂徵西將軍,位高權重,若自知必死無疑,怎麼可能會甘心,所以,作為曹操最親密的臣子,他肯定推斷出什麼了。

“哈哈哈!”

魏延突然大笑,在充斥著悲傷的隊伍裡顯得格格不入,連兀自出神的劉備也回過頭來,望向魏延的目光中除了濃濃不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