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和剛才雕刻小人的爛熟於心相比,雕刻印章就顯得謹慎許多,那一串錢他志在必得。

魏延見左右無事,索性就站在一旁看了起來,小老頭剛開始顯得有點手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雕刻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兩個活字的雛形便顯露出來。

在雕刻期間,魏延透過和老者閒聊得知,他已經在雕刻一道侵淫了數十年,在幼時為主家放羊的時候,他有事沒事就捏泥巴玩,捏成的小人在玩伴間可謂是名聲遠揚。

隨著年齡逐漸增長,他覺得玩泥巴好像有些埋汰,隨即就開始做木雕,這一干就是幾十年,他也靠這門手藝在最困難的時候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勞累了大半輩子的他閒不住,就來集市上賣些木雕補貼家用,攢些錢為他幼孫買件新衣裳。

進入精雕環節後,老者便不再言語,心無旁騖的開始雕刻,魏延見此也止不住的點頭,老者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這種工匠精神脫不開干係。

兩刻鐘後

張琪瑛和小竹手裡拿著一堆吃的回來,小竹正欲說什麼不過被魏延給制止了,他怕小竹在一旁打鬧會打擾到老者雕刻。

小竹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退到魏延身後拿著手裡的東西狠狠的咬了一口,而後咀嚼片刻將殘渣吐在地上,清甜的汁液讓小竹的雙眼眯縫了起來,可真甜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者手裡的活字逐漸完成,細長的小木塊的頂端,倒扣著“文”與“長”二字,字型雖然達不到蠅頭小楷那般大小,但已經是老者雕刻的極限,若再小恐怕連字都認不清。

老者完成雕刻後,魏延接過活字還是用老辦法,先將兩個活字並在一起,而後輕輕粘上印泥,最後在白紙上印製。

看著白紙上工整的文字,不管是從字型大小來,還是從清晰度來看,都大大超出魏延的預期,比軍械所裡雕刻出的活字還好,這可把魏延給激動壞了。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高手果然在民間,看來第一本書的印刷工作,已經可以提上日程嘍。

在老者眼巴巴的目光中,魏延將錢給了老者,並告訴老者自己非常滿意,並讓老者留下地址自己過幾日會去尋他,以便雕刻更多的印章。

老者掂了掂手裡的分量,一張老臉如菊花般盛開,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賺了平日一個月都賺不到的錢,果然大戶人家的錢就是好賺。

老者在留下地址、姓氏後,便準備離開,不過在離開前老者告訴魏延,他回去後會鑽研此道,以便雕刻出更小、更復雜的文字,更耐用的印章。

老者在人世間沉浮幾十年,雖不明白這些東西是什麼,也看不清魏延的目的,但過往的人生經驗告訴他,他要發達了,他們李家崛起就在今日。

完成一件大事的魏延長舒一口氣,他和法正從漢中返回後,便成立了印務總署,他為印務署令,法正為印務署丞,並開始組織工匠雕刻活字,準備印刷大漢第一本印刷書籍《蜀律》。

但軍械所的木匠在製作松木活字時,發現要麼是字型太大,要麼是印刷文字太過模糊,要麼是墨水暈染嚴重,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他們,導致印刷計劃《蜀律》的計劃被一直擱置,從而影響實施三權分立政策的實施。

畢竟《蜀律》剛制定完成,很多地方的尉官根本沒地方學習,若憑臆斷執法,那制定《蜀律》的意義何在,所以只有等《蜀律》開始印刷後,才會在各地推行三權分立的政策。

當然了,若遲遲沒進展,魏延也不介意讓士子們來謄抄,反正在白紙上書寫文字,可竹簡上方便得多。

困擾已久的問題被一鄉間老頭所解,看來對於人才的蒐集,還有許多地方做的不到位啊,魏延暗自下定決心,返回成都要在第一時間釋出招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