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餘五六個曹兵躲在石縫裡瑟瑟發抖。

還有兩隊的曹兵的情況,和這支的遭遇差不多,只不過是被巨石撞散陣型,導致整隊被聯軍射殺乾淨。

山下觀戰的張合,氣得鬍鬚直哆嗦,床弩他又不是沒見過,哪有這麼大的威力,還有,你們是怎麼弄上去的。

在三弓床弩,以及巨石的幫助下,連續六隊曹軍被射殺殆盡,損失超過三百人,而在山下待命的另幾隊曹兵,不由得嚥了咽口水,眼中全是恐懼。

聽覺靈敏的張合,當然也聽到了,心裡清楚曹軍士氣已失,隨即不再讓曹軍進攻,鳴金收兵,明日再戰。

……

隨著曹軍撤退,聯軍趁機奪回丟失的山坡,自然,一些藏在石縫中還來不及撤退的曹兵,也被聯軍俘虜,至於俘虜的去處嘛,當然是去後山搬物資,搬石頭不然留著他們幹嘛,消耗物資麼。

曹軍俘虜也灑脫,竟然沒有任何反抗的意思,反而對聯軍抱以感激,而後歡快的去搬東西,不是他們想投劉,而是沒想到能活著,畢竟在同等條件下,曹軍必定殺光俘虜,以防物資短缺。

第三天

張合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既然火攻不行,那我煙燻總可以吧,說幹就幹,先確定好風向,然後在山腳下燃起篝火,再將溼潤的枯枝敗葉堆積其上,不一會兒,刺鼻的濃煙就緩緩向山坡飄去。

可惜他遇到的是馬謖,這個堆肥廠第一任廠長,在堆肥廠裡,他什麼場面沒見過,甚至還下過茅坑調研,怎樣才能讓力氣比較小的婦女、兒童去收取糞便,所以,馬謖早有應對之法。

在濃煙漸起時,聯軍士卒先從懷裡掏出一塊布帛,然後迅速將其浸溼,而後反覆摺疊幾次,再捂在口鼻。

做完基本防護後,軍士們要麼躲進石縫裡,要麼躲在背風口,默默等待濃煙散去,反正曹軍此時不可能殺上來,畢竟濃煙可不管是誰放的,該燻還是得燻,再說了,山頂上還有人在警戒,曹軍上來會擊鼓示警安全得很。

燻了半天,張合估摸著差不多了,於是讓千餘名曹軍,用浸溼的白布矇住口鼻,頂著逐漸稀薄的濃煙,磕磕絆絆的向山上摸去。

他們剛出發不久,一陣陣鼓聲就從山上傳來,雖然不知道聯軍在搞什麼鬼,但一股不詳的預感,縈繞在所有曹軍心頭,山下的張合也不例外。

當曹軍行至半山腰,無數支箭矢劃破濃煙,從前方飛射而來,雖說有煙霧遮擋聯軍視線,隔得遠了根本看不見,弓弩也沒了昨日的準頭,但密集的箭矢,還是讓很多倒黴蛋鬼被射中,發出陣陣淒厲的慘叫。

而他們發出的慘叫,又會吸引弩手們的注意,過不了多久,那一片區域就會被箭雨覆蓋,至於阻止他們發出慘叫,不好意思,我都要死了,叫兩聲怎麼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缺少源頭的濃煙很快被山風吹散,正在努力攀爬的曹軍也盡數暴露,聯軍弩手們當然不會客氣,一頓弩箭管夠。

而伏於石縫的步卒,見曹軍近在咫尺,也從四處殺了出來,讓曹兵們陣型大亂,甚至不待撤退的命令下發,就丟下一地的屍體,急匆匆的撤下山,生怕跑慢了被射殺。

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

不知道有多少曹兵,在慌亂的撤退中,一不小心被絆倒,輕則斷手斷腳,重則一命嗚呼。

曹軍狼狽的模樣,讓張合大為光火,但事已至此,他只能鳴金收兵,曹軍以傷亡兩百人的代價,宣告煙攻之策失敗。

連續進攻了三天,張合絞盡腦汁,使出了渾身解數,都拿幾座山頭上的聯軍毫無辦法,而且曹軍的傷亡還不大,才千餘人陣亡,放在大型戰役裡,甚至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憋了一肚子火的張合,只能偃旗息鼓,收兵回營,靜靜等於禁領軍抵達,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