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不斷浮現關羽對他的指點:槍重在靈活多變,招式飄忽不定;長刀,重在勢大力沉,有摧枯拉朽之勢,與之對敵時,切不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一定要速戰速決。

雙方距離兩步時,魏延腰腹用力,驅使著長刀從左往右掃,幾乎封鎖住馬超所有的身位,如果不想被一刀兩段,只能豎槍格擋。

這就是先發制人的魅力,除非馬超抱有必死之心,不顧橫掃過來的長刀,固執的要一槍囊死他,那他也無話可說好吧。

馬超當然不會那樣做,他同魏延也沒仇,何必一命換一命,他還有仇沒報呢!。

而在後方的劉備,見馬超持槍格擋,心中繃緊的弦放了下來,同時也示意黃忠,可以放下手中的弓箭了,萬一不小心脫手了,豈不是徒惹爭端。

“鐺……”

刀槍交鳴,刺耳聲音讓觀戰的雙方將士,汗毛直接豎起,渾身不由得一顫。

集魏延全身力氣的一刀,讓馬超難以抵擋,只能接連後退幾步將力卸掉,同時手也反覆抓握,緩解雙手的麻木感。

其實魏延也不好受,力的作用時相互的,魏延也同樣承受相當的力,但他提前有準備,加上身體略微前傾,明顯比馬超好多了。

見馬超連連後退,魏延得理不饒人,持刀繼續殺去,這一次同樣如此,腰、腹、手臂一起使力,趁馬超立足未穩之時,由上之至斜切一刀。

剛站穩的馬超,見斜劈來而來的一刀,立即抖擻精神,然後身體略微傾斜,雙腿做馬步狀,橫槍格擋。

作為沙場宿將,經歷過的生死數不勝數,第一刀沒有防備才會如此不堪,但他也不是沒收穫,至少知悉了魏延的路數。

所以,馬超立刻做出調整,以降低身體重心,全力防禦即可,像對付這種善使長刀的猛將,只要扛過前幾刀,攻守之勢易也。

果不其然,雖然第二刀力量更大,勢頭更足,但造成的效果還不如第一次,馬超只是晃動了身子。

見此情景,魏延也不慣著,上前直接劈下第三刀,這一刀集全身之力,再加上由上至下的重力加速度,如果此刀還沒有建樹,恐怕就形勢要不妙了。

怕什麼來什麼,第三刀馬超雖然退了一大步,但仍然擋住了,魏延見此,連忙後退幾步,口中急促的喘息著。

狂攻的優勢,是讓敵人沒有反應時間,但劣勢,是極速消耗的體力,看著緩緩逼近的馬超,魏延知道,真正的戰鬥,現在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