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法正謀劃
“算算時間,吳懿、鄧賢二人應該拿下安康了吧,如今夏侯淵已洞悉了我們的謀劃,在此多做停留不過浪費時間。
不如這樣,讓吳懿、鄧賢整編房陵、上庸、安康三地之兵,而後讓鄧賢領兵五千在安康駐守,並多造舟楫,一旦石泉有變,可溯漢水西進,隨時支援黃老將軍。
其餘兵馬由吳懿統領,先在安康多多造舟,而後順漢水而下攻打之前被曹軍侵佔的鄖縣,在拿下鄖縣後可向荊州南陽一帶進軍。
屆時在襄陽駐守的曹仁,為保襄樊後路南陽不失,必定會派重兵回援防守,如此一來密不透風的襄樊防線必定會出現疏漏,可為孔明軍師、關將軍尋得破敵之機”
回到漢中之戰上,法正很快就提出建議,經過他反覆琢磨,發現上庸一帶的得失好像對漢中之戰影響不大,反而對荊州戰場的影響很大些。
漢水寬闊,非常適合利用舟楫行軍與補給,鄖縣駐守的曹軍不過三千人,若兩萬人日夜狂攻城中的曹軍定不能擋,若鄖縣一旦被我們奪回,那鄖縣到南陽均縣之間的百里漢水水道,將落入我們之手。
假如曹仁置之不理,一旦均縣被聯軍攻破,那吳懿的選擇可就多了。
一可沿轉進均水北上,攻取順陽、南鄉、丹水等地,雖然此地不能久守,但可以遷其民削弱其戰爭潛力。
二可繼續順漢水而下,直取襄樊後路,同諸葛亮、關羽軍對襄樊一帶形成前後包夾之勢,而後再遣兵狂攻曹仁定不能守。
三,若曹仁不回師救援,則可放棄舟楫,領兵東進突襲穰縣,奪取宛城西南門戶,而後可向宛城進軍,宛城作為曹軍南方軍團的後勤樞紐,曹仁必定回師來救,屆時襄樊之地必落入我軍之手。
綜上所述,一旦吳懿奪取了鄖縣,就算曹仁再怎麼不願,也定會遣大軍回援在均縣屯兵防守,因為整個南陽的兵力都被曹仁集中在襄樊前線,後方十分空虛。
法正覺得,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漢中時,在荊州開闢第二戰場,肯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就算拿不下襄樊,至少拿下鄖縣是沒問題的。
魏延隨著法正的描述,在地圖上一步一步的推演,發現可行性極高,只要曹仁敢猶豫,說不定還能拿下均縣。
“孝直此策甚是精妙啊,我料那曹仁定不會想到,我們會讓吳懿放棄支援漢中,轉而進攻南陽開闢新的戰場,屆時曹軍毫無防備下鄖縣定失!”
魏延先稱讚法正一番後,而後就想到了劉封、孟達,你們可真該死啊!。
從這裡不難看出,當年漢中之戰時,法正也做過同樣的安排,可惜劉備人選錯了,導致襄樊之戰痛失關羽,痛失荊州,讓蜀漢一蹶不振。
“至於陳倉道方向,我的建議是放棄鷹擊要塞,立即向後撤軍,曹軍兵多而精,如今又有尋得破城之法,張將軍定不能久守,一旦要塞被破怕是有性命之憂啊”
陳倉道這邊,法正是非常不看好的,與其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在那裡死守,不如儲存有生力量,向盤蛇口一帶撤退,並在盤蛇要塞同曹軍決戰。
為什麼決戰地點選在這裡,而不是更加堅固的陽平關,還不是因為馬謖防守能力太強了,在褒斜道方向,馬謖僅利用地形優勢,在兵員不佔優的情況下,同於禁、張合率領的四萬曹軍周旋了兩月,斜關還沒丟失。
馬謖的防守讓進攻的曹軍痛苦不堪,鏖戰六十餘日,曹軍用了百般方法都奈何不了馬謖,更可惡的是曹軍傷亡非常低,才三千人不到還趕不上散關一天的傷亡。
隨著時間的推移,斜關久攻不下,再加上惡劣的氣候條件,曹軍計程車氣逐漸低落,而聯軍士氣則愈發的高漲,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褒斜道的曹軍已經失敗了。
為保衛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