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工匠們的努力,終於成功造出了合格的白紙。”

當然,這些理由聽聽就好,魏延敢保證,但凡他穿越之初拿出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會在大漢出現並造福天下人,但他第二天絕對會背中五箭而自殺身亡。

現在不一樣了,在人和上,他深得劉備信任,已經成了復興漢室的關鍵人物,在很多重要的場合劉備都曾表示,沒魏延他真不行;

在地利上,先有荊州的舟楫之利,後有益州的山川之險,就算中原大世家惱羞成怒,想要謀奪勝利果實,從而煽動曹操引兵來攻,恐怕也很難有所建樹;

在天時上,小冰河時代侵襲北方,讓很多大世家自顧不暇,如今有魏延這個大傻子,他們把魏延供著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輕易得罪。

因為在劉備陣營中,魏延是唯一一個,主張以救濟大漢百姓的名義,向北方出口糧食的人,而且數量還不少,許多商人、世家轉手賣給曹操,利潤直接翻幾倍。

魏延難道腦子有問題,資敵來打自己?。

當然不是,每賣給北方一批糧食,他都會僱人去大肆宣傳,只要不住在深山老林,口口相傳之下都會知道的。

荀子有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不信你去問曹操,看他敢不敢動這一批糧食,他不但不敢動,還將倒賣糧食的商人、士族斬殺,收繳來的糧食一分不動,並以朝廷的名義下發到地方,曹操又不傻還嫌自己內部的叛亂不夠多麼。

百姓們是淳樸的,誰要斷他們活路,他們就敢拼命。

所以,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自己,也就無需再藏著掖著,直接將活字印刷術拿了出來,上次被益州大世家威脅的賬,他到現在還記著呢。

“文長,能與你相識實乃在下之福也,不知有何差遣,還請速速道來!”

沒錯,未來有可能成為魏延政治宿敵的法正,直接投了,他雖是三輔之人,居住在大漢曾經的政治中心,但就一小世家罷了,祖上也沒闊過,也不是什麼詩書傳家計程車族,和魏延出身的義陽魏氏差不了太多。

這樣一看,自己和魏延本就是一路人,而且性子又合得來,都互相引為知己,既然如此那自己為什麼要去幫別人,而不和魏延一起開創一個盛世呢?。

所以,所謂東洲派、益州派不好意思了,從今天開始他就是魏延派了,不對,或許應該叫——革新派。

“孝直何須如此,伱我二人互為知己,何來差遣二字,但我還真有一事需要你的幫助,還請你不要見外。”

“文長但說無妨。”

“我聽涪城大營監官談起,許靖和其家眷如今依舊滯留在營中,不知此事孝直可知曉。”

“自然知道,正是在下讓監官不要發配許文休的,許文休雖然有大罪,但在士人中素有名望,若被髮配客死邊關,在士人恐怕會引起震動,對主公名聲不利。”

這事沒啥好隱瞞的,他又不是為了自己。

“既然如此,待我等將曹操擊退後,孝直可前往涪城大營,並勸說許靖來為文章斷句,若他願意高官厚祿任他取之。

若不願意,就讓許靖帶著一家老小去南中修路吧,也算為我復興漢室做點貢獻吧。”

在這個時代,文章、書籍是沒有斷句的,若沒有老師、長輩言傳身教,一般人根本理解不了其中蘊含的意思,而中文又博大精深,往往相差一個字,其蘊含的道理都有可能天差地別。

因此,就需要一經學大家來為書籍、文章斷句,不說讓人人都能看懂,至少讓能識字的人看懂,不至於只知其文,而不知其意。

正好廢物利用,許靖也是運氣好,要不是有法正暗中相助,說不定早就死在某個山林中了。

其實像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