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鄧賢在第三天一早,力排眾議,親自領兵一千,從東門而出,冒險向城下所在的營寨,發起決死衝鋒。
而出城的兵丁,都深受鄧賢照顧,此次跟隨其出城,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整個雒縣誰都知道,城外盤踞著兩萬敵軍,就憑他們這千餘人,恐怕連人牙縫都塞不滿。
正所謂,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抱著必死的決心,千餘人在鄧賢的帶領下,開始衝擊營寨,而被魏延留下的輔匡,立即指揮餘下的千餘兵馬擋之,雖然兵馬相當,但依靠營寨固守,也能讓鄧賢寸進不得。
只是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為什麼就千餘人與他們交戰,剩餘的劉備軍呢?。
半晌之後,鄧賢看著屬下呈上的草人,也明白前因後果,不遂再攻擊營寨,而是下令撤軍,向城中退去。
待到鄧賢退去後,輔匡立刻組織人馬撤退,按照魏延的指示,一旦被敵人發現虛實,就可直接往綿竹方向撤退,同劉備、魏延等人匯合。
至於魏延,他在第二天就領兵離去了,魏延的目的只是要逼迫雒縣守將,向圍攻成都的劉循發出求援信而已。
既然目的已經達成,自然無需多待,所以,魏延就領兵回師,同劉備合兵一處,伏擊張任軍,爭取早日全取綿竹。
而雒縣的輔匡,當然什麼時候被發現,什麼時候撤退嘍。
鄧賢返回城中,看著城下緩緩離去的輔匡,心中悵然若失,益州怕要落入劉備之手了,屆時自己又該如何自處呢。
只是鄧賢還有個問題,就算拿下了成都,前有劉循大軍,後有張任大軍,而昨日城下之兵,你們又該如何逃脫圍剿呢?。
魏延當然有辦法,而且辦法十分簡單粗暴,就是利用吳懿和張任的矛盾。
……
中段大營
在劉備離開三天後,張任領軍抵達,看著官道上攔路的大營,心頭頓時無名火氣,隨即讓一隊人馬進入營中檢視。
當百多名兵丁,擎著兵器快要靠近營牆時,從營內突然射出幾十支箭矢,將他們射翻在地,痛苦的呻吟了起來,其餘人見狀,立馬四散而逃。
“廢物!”
張任大罵一句,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區區幾支箭矢,就將他們嚇成這樣,要不是軍中現在缺人,他定要將他們梟首,以儆效尤。
隨後張任領著三千兵馬,親自衝擊大營,並讓其餘人警戒,以防劉備偷襲。
可當張任衝入營中時,連個鬼影子都沒見著,只有密密麻麻堆積在牆角的柴火,張任一臉黑線,立即讓所有人撤出大營,因為他已經看到後營起火了,再不走,萬一風向變了,到時候想跑都沒機會。
考慮到還帶著輜重,不適合走山間小道,而且劉備有可能利用地形埋伏,所以,張任只能領著萬餘兵馬,在原地等待大火熄滅後,再做決定。
……
綿竹
這座位於成都東北的屏障,阻擋劉備進兵兩個月的堅城,此時城頭已變幻大王旗,劉璋的大纛已經被降下,屬於劉備的大纛,被高高樹立。
很明顯,是吳懿按照約定,主動開啟城門,向留守在北大營的法正投降。
而對於投降一事,綿竹留守的將校、步卒們,竟然沒有任何的異議,反而都大鬆一口氣,慶幸自己能活下來。
被劉備圍城兩月,雖然城中糧秣頗多,沒有出現缺糧的情況,但所有人計程車氣、精氣神,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那種等待死亡的感覺,令人窒息。
所以,當告訴他們,雒縣已經被劉備攻破,就算張任去救援,也只能無功而返,如果他們想結束這場煎熬,就隨他一起投降。
就這樣,所有人默默的放下兵器,推開沉重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