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靖被革職抄家的訊息,迅速蔓延益州時,許多世家瞬間失了方寸,以往他們仰仗的高官,現在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他們。
大世家還好,他們有資本同魏延對抗,畢竟益州上下有很多的官吏,都是他們的門生故吏,除非魏延想要益州吏治崩潰,不然是不會動他們的。
可中小世家就不行了,他們最多在縣、鄉里,依靠賄賂官吏來作威作福,現在保護傘沒了,他們根本無法同手握大軍的魏延對抗,現在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
第一,同魏延對抗到底,拒不服從政令,然後煽動鄉鄰、蠻族暴動反叛,讓魏延無暇顧及他們,這樣一來,短時間內可以無憂,待劉備返回益州後,可再做計較。
可南中的蠻族,以及犍為的百姓也不傻,糧食都這麼便宜了,推翻劉備,他們哪去買糧食,魏延只是禁止糧食流出荊、益二州,可沒禁止流入南中。
再一個,沒有大世家參與,掀起的反叛規模肯定很小,在各地巡查的兵馬,很容易就將其撲滅,所以萬萬不可取。
第二,向魏延服軟低頭,趁著荊州情況不明,趕緊將手裡的糧食處理掉,這樣雖然會虧一點錢,但能保住大半財富,最多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咬咬牙就挺過去了。
可如果選擇反抗,成了也就那樣,上面還有大世家壓著,可一旦失敗,輕則像許靖一樣被抄家,保全性命,從頭開始;重則像傅家一樣,人死族滅,百年傳承斷絕。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所以,除了部分有依仗的世家外,大多數中小世家,嘴上罵著魏延獨斷專行,可身體卻很誠實,紛紛將多餘的糧秣從倉庫裡運出,並拉到官府,以兩百錢一斛的價格賣掉。
在期間不乏小故事,比如上午在聚會時,兩家家主大罵魏延,殘暴不仁,巧取豪奪,迫害士人,待玄德公回來,他們定會陳情稟報等等。
可一到下午,他們兩家趕著糧車,就在大道上狹路相逢,兩家話事人尷尬的對視一線,然後趕緊將視線移開,裝作沒看見,看破不說破,大家都是好朋友。
對於殺雞駭猴的結果,魏延非常滿意,看來以後遴選官員時,可以向他們傾斜一點,畢竟聽話的孩子,誰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