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衛領兵兩萬駐紮於此,在加上駐紮散關、斜關二地的兵馬,合計二萬餘人。
此路兵馬乃漢中之精銳,在前年鍾繇攻漢中時,就是張衛領此軍擋之,讓曹軍束手無策,只得無奈退去。
另外,陽平關乃南鄭屏障,陽平關一旦有失,南鄭必失,南鄭一失,漢中平原則無險可守,曹軍可長驅直入拿下漢中。
第二,南鄭一帶,張魯在曹操過潼關時,就離開了張魯城,領萬餘兵馬進駐南鄭,同大將楊柏合兵共守南鄭,共有兩萬兵馬。
而此地的兵馬,皆為漢中各地的戍卒組成,兵多而不精,可守城而不能野戰,戰鬥意志薄弱,一旦陽平關有失,南鄭被圍困,恐怕會放棄抵抗直接投降。
在進駐南鄭不久後,謀士楊松曾建議,派遣大將楊柏、楊任分別進駐米倉道、金牛道,以防備我等偷襲。
但被張魯拒絕,並令楊松領兵三千進駐米倉道,令馬超及其部屬進駐五丁關,張魯這樣做,恐怕已經對我等有所防備”
說道這裡,法正罕見的停頓了一下,然後偷瞄了一眼魏延,發現他一臉正色盯著自己,並沒有其他表情,隨即悻悻一笑,繼續說道:
“曹操目前屯兵於長安、渭水一帶,估計是在等渭水消融,但今年的天氣比往年寒冷太多,恐怕河水解凍要遲一點,預計在二月末曹軍會發起進攻。
而從後勤補給的角度出發,曹軍主力應該會走陳倉道,偏師走褒斜道,奇兵走儻駱道、子午道”
曹軍從何處進軍,是法正從後勤補給的角度推斷出來的,曹操幾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每天都要消耗巨量的糧草,而涼州苦寒,三輔地區人煙稀少。
所以,一應糧草必須從中原轉運,而相比於陸路,水運無疑是最方便、最快速的。
在陳倉道、褒斜道後方,就是渭水,糧草從這裡上岸運輸,要不了二十日就能抵達漢中,所以,曹軍必定從此進軍。
法正的分析,讓帳內文武止不住的點頭,外行看戰略,內行看後勤,大軍征伐,首先要考慮的是後勤補給等問題,古今往來多少名將都敗在糧秣上,而曹操勢大更不會兵行險招。
作為沙場老將,張衛也看出來了,這也是他屯兵陽平關,固守散關、斜關等地的原因。
可惜,看出曹操進軍路線又怎樣,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僅憑二萬餘兵馬,就妄想阻擋幾十萬曹軍精銳,痴心妄想罷了。
所以,我的岳父大人,你到底在執著什麼!,還有派馬超守五丁關,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