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出發,回家同夫人好好告別,現在看來不需要了。
將張琪瑛輕輕放在床上,然後從她腰間解下一枚玉佩,聽她說這是小時候張魯送給她的,帶上玉佩就當解相思之苦吧,最後為她蓋上被子,輕吻額頭後,便直接轉身離去。
這應該是魏延第二次別離,上一次離開荊州,已經多年未歸,而這一次離開成都,不知是何年月才能回來。
……
建安二十年(215),年初
隨著曹操領二十萬步騎軍,號稱六十萬大軍過潼關,入長安,在一月中旬抵達關中,遂沿著渭水兩岸結營紮寨,只等開春就可發起進攻。
而江東的孫權,以境內山越犯境為由,驅逐諸葛亮的信使,並表示要先解決內患,才會考慮出兵北擊曹操,並不是他有意違反孫劉攻守盟約。
為證明自己沒撒謊,孫權只留下烽火臺駐軍,然後將荊州邊境的駐軍全部撤走,讓豫章、廬陵二郡成了不設防地區,倘若此刻荊州出兵,可不費吹灰之力將之拿下。
孫權的迷惑操作,別說合肥的張遼,荊州的諸葛亮,就連大多數的江東文武,也搞不明白孫權在想什麼。
不趁機出兵打合肥就算了,搞一波荊州也行啊,處理內部山越做什麼,山越問題都這麼多年了,短時間能處理得掉麼,甚至連臥病在床的魯肅都勸諫孫權,可擇機襲取荊州。
面對文武的質疑,孫權一笑了之,憑他們這些人,怎麼可能懂自己的謀劃。
孫權承認,他和曹操一直保持默契,曹操只留六千兵守合肥,其目的是讓江東無後顧之憂,好在曹軍攻取漢中時,發起第二次荊州之戰,奪取荊州膏腴之地。
劉備雄據荊、益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再加之有魏延、諸葛亮二人在,讓兩州快速發展,不管是在民生上,還是在軍事上,已經碾壓江東多矣。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曹操認為,只要他發起漢中之戰,再在合肥給江東一個訊號,孫權一定會懂他的意思,向荊南發起進攻,屆時劉備兩面受敵,劉備必敗無疑。
然而,曹操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自從在荊州之戰碰壁後,孫權就認清楚差距,認為有諸葛亮在,很難謀奪荊州之地。
既然如此,他為何不先迷惑曹操,而遣兵偷襲合肥呢,區區六千兵馬,如何擋他十萬江東虎賁,屆時再攻壽春、取豫州,奪取中原之地,霸業成矣,豈不比荊州要好上百倍。
誰能笑到最後,才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