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建立的好處,統統說了一遍,連口水都說幹了,也不管案几上的茶水是誰的,端起來直接一口悶。

前半段還好,他按照之前所作所為說的,但到後半段魏延幾乎全靠現編,要不是諸葛亮一直在提筆記錄著,要是再讓他說一次,他都不一定能複述出來。

魏延豪飲一番後,抬頭看向諸葛亮的臉色,心中頓時一緊,因為諸葛亮臉上並未有任何喜色,反而一直沉著臉,看不出喜怒。

諸葛亮沉默半晌後,嘆了口氣說道:“文長乃大才,亮不如矣,此策乃是國本,如果放在高祖開國之時,則可為大漢奠定千年之基。

但它太過於優秀,並不適合現在的大漢,或許待山河重整,日月已定時,方可施行此策,讓大漢重新煥發生機”

諸葛亮的語氣中,無不充滿遺憾之色,儘管魏延口中的生產隊漏洞甚多,但仍掩蓋不了它的過人之處。

“為什麼!?”

魏延一聽就不幹了,革新鎮的試點已走上正途,產出成果就在眼前,就這樣否定了,是個人也不願意啊。

諸葛亮提起筆,默默的在案上寫下兩個字:世家。

“主公能傳繳定荊南,皆賴四郡世家出力相助,他們拿出錢糧,派出子弟資助主公,才能讓主公短短兩年迅速崛起,同曹操,孫權二人成鼎立之勢。

而文長口中之策,無異於在刨世家之基,就算亮與主公支援,並推動此策施行,輕則會讓荊州世家離心離德,以致盜匪四起,民不聊生;重則天下世家群起而攻之,驅使曹操、孫權大軍攻滅主公,則漢室復興無望。

二來,只要是人就有慾望,再好的治民之策,皆由人來施行,而一旦生產隊的公平被破壞,百姓之間將蠅營狗苟,毫無信義可言,如此一來,天下將傾覆”

魏延聞言大悟恍然,慾望還可以想方法解決,比如高薪養廉,設定任職年限,成立監察組織等,但世家,才是讓人棘手的。

其實生產隊還好,只要看到誇張的糧食產量,世家說不定還會推動施行,畢竟他們也能從中受益。

反而讓魏延擔心的,是改良造紙術,和配套的雕版印刷術,以及為世家敲響喪鐘的科舉制,這些只要魏延敢拿出來,他敢保證,自己絕對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甚至連諸葛亮都有可能反對。

別忘了,諸葛亮他也是世家的一員。

“多謝軍師解惑,在下不甚感激”

要想掀翻世家,讓普通百姓活出人樣,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