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益州的傾向,江東的孫權,北方的曹操,他們會坐視不管麼,可別忘了,先後發生的漢中之戰,荊州之戰。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魏延在之前給諸葛亮,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同時讓諸葛亮制定出應對之策。
這才有糜芳領兵一萬進駐白水關,鄧方、劉邕領兵三千入廣漢蜀國。
最後,諸葛亮還是從南郡,分出一萬兵馬支援益州,他認可魏延在臨蒸策的判斷,孫權在南郡方向只是佯攻,適時南郡只需要防守即可。
魏延制定的攻蜀之策,其核心就是一個快字,要以迅雷之勢,分別擊潰綿竹、雒縣之敵,然後在迅速整頓蜀中,集結蜀中之兵,同曹操在漢中來一場決戰,決定漢中之地的歸屬。
……
劉備看著軍略圖上的箭頭,越看眉頭皺的越深,隨後轉頭問道:
“文長,此策是否太過急躁,我們發展時間尚短,荊州之兵尚未成型,屆時孫權大軍壓境,我們是否能擋住。
不如這樣,讓子龍、翼德、士元留在荊州,協助孔明抵擋孫權的攻伐。
我們則繼續屯兵葭萌關,結交益州文武,整兵備戰,待曹操撤退而返後,再設計斬殺楊懷、高沛二將。
然後文長領兵一萬攻巴郡,我領兵兩萬攻綿竹,叔至領兵五千攻犍為,如此一來,方可萬無一失”
劉備沙場沉浮多年,眼光何其毒辣,從白水關、廣漢屬國的兵力佈置,立馬聯想到盤桓在長安的曹操。
現在荊州發展尚短,兵不過四萬,且大多為新募之兵,如果再派一萬兵馬支援益州,僅剩下兩萬多人,恐怕很難擋住孫權的攻伐。
“主公請寬心,荊州之敵,我等早有應對之策,趙雲將軍、張飛將軍、龐統軍師領兵離開,並不會讓荊州防禦出現漏洞。
反而是益州,我們根本沒有時間休整,必須要儘快發起攻擊,不然一旦錯過時機,以後再想攻略益州,就只能步步為營,將所有城池一一攻下,才能拿下益州”
魏延不擔心荊州的局勢,可別忘了,魏延經略長沙時,馬良可一直在修築關隘,更何況諸葛亮在長沙,就憑呂蒙想拿下荊南四郡,恐怕他還嫩了點。
而漢中局勢的變化,才是讓魏延決定冒險一搏,加快攻略益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