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二人,如此大張旗鼓,不難猜出他們所謀之事。
“主公,孝直此策太過冒險,一旦失敗,劉璋惱怒之下,必定會引兵來攻,我等在蜀中乃客軍,既無天時,也無地利,更無人和,一旦被圍,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復興漢室又何從談起。
就算此策成功,難道蜀中無名將乎?,只需一大臣在成都擁立其子繼位,並以此為旗幟,派出大軍攻伐主公,屆時取蜀難上加難。
而且主公別忘了,漢中一帶有鍾繇兩萬曹軍,假如蜀中亂起,曹操豈會放過如此良機,他定會領十萬大軍親征,攻滅張魯取漢中,然後領兵南下伐益州。
屆時主公與劉璋具疲,不可能抵擋曹操大軍,只能看著益州落入曹操之手,所以,還請主公三思而後行”
讓魏延反應如此激烈,無外乎是法正獻策,讓劉備在涪縣與劉璋相會時,趁其不備殺之,然後再收編其兵馬,兵鋒直指成都。
待拿下成都後,在遣大將領兵出征,平定諸郡,這樣一來,劉備可不費吹灰之力,全取益州之地。
而這樣的計策,乍一看非常完美,實則漏洞百出,完全沒考慮到蜀中的黨爭,以及北方的曹操。
劉璋雖無開拓之能,但作為守成之君,這些年乾的還算合格,至少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中,能保持政權的安穩,無疑讓甘做鴕鳥的蜀中世家十分滿意。
所以,以劉璋目前的地位,在蜀中世家的心裡,可遠遠比劉備重多了。
就算益州百姓,十分羨慕荊州之地的政策,恨不得劉備立馬成為益州牧,可益州終究是世家大族的益州,沒有他們的支援,劉備將寸步難行。
更何況劉璋又不是沒防備,這次前往涪縣,有吳懿領三萬大軍相隨,就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劉璋能力是不足,但他又不傻。
面對魏延的質疑,法正一點都不怵,一一向劉備解釋,反正他就一個意思,劉璋必須死,而且越早越好。
最後還是法正略勝一籌,將魏延噎得無話可說,終究是吃了沒文化的虧,遂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在他身上吃過的癟,早晚要找回來!!。
“孝直,你要置主公於不義乎”
最後,魏延祭出仁義大招,直接ko法正,為這場短暫而激烈的辯論,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