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如沐春風的感覺,連魏延都有種納頭便拜的衝動,這人格魅力真沒得說。

“臣魏延,見過主公”

“文長勿要多禮,備對文長傾慕已久,今日得見,實乃備之幸也。”

劉備見魏延行禮,遂起身走到近前,將他扶起,然後拉著魏延到自己身旁坐下。

這樣一來,劉備居上首,諸葛亮居其右,魏延居其左,下首為馬良,陳到等文臣武將。

劉備的舉動,讓帳內眾人驚疑不定,魏延到底是哪路神仙,竟然讓主公如此重視。

對於劉備的厚待,魏延說不感動是假的,僅僅看過他的策論,就將他同諸葛亮相比,讓他的虛榮感得到極大的滿足。

對於劉備的安排,魏延本來是想拒絕的,畢竟帳內之人,哪個不是對劉備有過卓越的貢獻。

簡雍,從黃巾時期就跟隨劉備,算是從龍老臣,雖無滔天大功,但多年沉浮仍不離不棄,忠心日月可見。

糜竺、糜芳,他們兄弟二人自不必多說,從徐州散盡家財,舉家押注劉備,說難聽點,沒有糜家就沒有現在的劉備。

只是糜芳這個大天才,竟然在襄樊之戰時,捅了關羽的屁股,投降東吳鼠輩,實乃三國的未解之謎之一。

而像其他的人,哪個又是易與之輩,陳到從新野就跟隨劉備,大戰小戰無數,戰功赫赫。

馬良,劉備謀取荊南,他至少有五成功勞。

魏延有自知之明,從投靠劉備至今,除了誅殺顧氏叔侄以外,近乎寸功未立,他何德何能,身居此位。

但看到諸葛亮對他一笑,又揚了揚手裡的竹簡,魏延這才定下心來,劉備只要將內容看完,對自己如此厚待,也不足為奇。

“文長之策,實乃金玉良言,看來荊南之地百姓有福了。

軍師,我願拜文長為屯田中郎將,歸你帳下聽令,負責荊南屯田事宜,不知可。否”

“就依主公之言”

其實,在劉備到臨蒸的第一時間,就被諸葛亮拉到私下,一同研讀魏延帶來的策論。

讀到前面,劉備對魏延在民政方面的能力,簡直驚為天人,直呼蕭何在世。

當讀完最後一卷,劉備和諸葛亮對視一眼,一股天佑大漢的想法油然而生。

所以,經過兩人商議,先讓魏延在諸葛亮帳下聽令,領屯田中郎將,利用新法在荊南四郡屯田,增加劉備勢力底蘊的同時,也讓魏延積攢資歷,為以後鋪路。

“臣,定不負主公所託。”

魏延沉聲應道,對於屯田中郎將的職位,他非常滿意,畢竟他的職權範圍可是荊南四郡啊,權利堪比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