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湊巧的是池小唐穿了一件西裝。說起這件西裝,池小唐真是一言難盡。這是他生平第一件西裝,倒不是說這西裝的材料有多昂貴或是華麗,主要是這件衣服的來源著實讓人尷尬。

在池小唐生活的那個青春年代,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那種艱苦樸素的作風得以發揚光大。池小唐是1977年生人,屬於國家實施計劃生育初期,但即便是在偏遠地區,那種嚴格控制人口的措施已經開始雷厲風行起來。

上環,結紮那種聽起來不那麼人道的詞彙就是從那時興起的。那個年代春晚小品《超生游擊隊》其實再真實不過了,人們確實過著那種現在看來極為荒誕的生活。池小唐都念小學了,還清晰的記得母親林美鳳的一個弟弟因為超生第二胎被生產隊類似於開除還是什麼的,總之流離失所,蓬頭垢臉的跑到姐姐家裡來借錢度日,當時的慘狀用池小唐的話說,一言難盡。

之所以說到這些,就要談到這件西服的來歷了。這件西服的主人是池小唐的表哥,一位南京大學的輟學者,當然穿這件西服的時候他還沒有到上大學的年紀,還是自貢體校足球隊的一位準職業球員。關於他的故事又是一番人間鮮有的曲折跟離奇了。

池小唐從小的足球天賦自然不是啟蒙於這位遠房的表哥,是他自己天生天養外加後天培育氛圍薰陶出來的。池小唐上大學之後這位表哥來過他家裡,看到陽臺上傷痕累累的足球和籃球,就對池小唐的母親林美鳳,也就是他舅媽說過,三兒絕對是一等一玩足球籃球的好手。

三兒,是池小唐的小名,來自於排行。川人的兒化音跟北京話類似,加的時候完全是憑感覺和腔調所致,沒什麼一塵不變的規律,但聽起來有說不出的灑脫與順溜。

表哥的西服來源於一次母親林美鳳去市裡表哥家的隨機拜訪。那個時候父親池湘遠的姐姐正是事業鼎盛的時候,在市裡輕工業局做著一把手,家裡好吃好穿的東西堆積如山。家裡淘汰的一些吃穿用度,都會送給遠親近鄰去無端的消彌掉。

母親林美鳳收到一堆池小唐表哥淘汰下來的衣服,再經過進一步的挑選,好一些的留給池小唐,次一些的又進行再一次的扶貧,送給了鄉下更為困難的家門親戚。

所以在那個年代,一件質量好點的褲子或者衣服往往會物盡其用,在變得殘破不堪之前,都會在某個時刻成為別人千差萬別生活狀態下不同程度的體面。

青澀的池小唐第一次試穿那件西服的時候,有種難言的尷尬,倒不是因為別人穿過的原因,而是第一次從鏡子裡看到人靠衣裝顯得有些英姿勃發的自己。那種正兒八經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似乎感覺在電視電影裡看到的那種獨特的男性魅力在自己的身上散發出來了。

穿上西裝的那一瞬間,年少的池小唐忽然明白男人是怎麼回事了。可是那件西服只穿了一次,就被母親林美鳳收了起來。用使了很多年的殘破不堪的熨斗,來回的熨燙,讓西裝變得筆挺而順滑,然後珍寶一般用考究的木質衣架懸掛在了大衣櫥裡。

因為在母親林美鳳看來,這件衣服是池小唐唯一能出席大場面時才用得上的裝備。而眼下自己年幼的兒子根本沒有機會去見識那些配得上這身西服的大場面,至少在那個封閉的年代,學生生涯是用不上了。

所以池小唐的少年記憶裡,出現最多的就是那身藍色的李寧運動服,還有就是廠裡發放的勞保衣服,統一都是淺藍色的,冬季則是那身跟隨了他接近六七年的灰色的羽絨服。在那個年代藍白灰曾經就是廠礦子弟們的底色,這是池小唐再熟悉不過的。

池小唐曾經天真的以為也許只有自己所在的這個僻靜山鄉國營軍工廠才有這樣淺藍色的制服,誰知多年之後他去到異鄉的濟南,穿著那身廠裡的制服居然很多人都認出是全國不少油田的勞保裝備,這讓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