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可最感動的就是尹仲說服了自已參與了盛唐雲馳影業出品的年代大劇《璀璨》,其間的過程可謂曲折。自已從剛開始的牴觸與煩惱,到中間在阮愛蓮的勸解之下的半推半就,到最後篤定的認為這是自已舞蹈生涯再好不過深具情懷的總結與回顧。

女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存在,她們的思緒與情感飄忽不定,當然是指日常生活方面而非其他,可是一旦篤定又會百般的堅韌與不屈起來。

其實相比與張玉寧重逢的情感愉悅而言,楊可可覺得還是講述自已的舞蹈人生更為有價值。

在已經拍攝完成的兩集,就是自已童年時學舞蹈的趣事。在自已回憶的講述裡,加上編劇助理們的精彩發揮,把這一段展現得無比的精彩絕倫。

電視劇嘛,總要製造一些矛盾和一些碰撞的火花,然後仔細的拆解這一切發生的來龍去脈,然後在符合邏輯的前提下給出解決的方案。

楊可可最初的想法就是把自已平凡而勤勉的父母徹底的可愛化,充滿成年人的幽默與樂觀那種。誠然,她記憶裡的父輩生活雖然算不上艱難,但是拮据是有的,不然自已的成年後的生活狀態不會是一切以謀生為前提的。

在北京上大學的四年,楊可可是見識過什麼是貧富差距的,所以說她對自已兒時的家庭生活環境還是印象深刻的。

她依然記得自已最初接觸舞蹈的原因,還是因為母親承擔不起鋼琴或是小提琴的學習費用。那個時候少年宮學舞蹈的小孩子很多,費用不可能高昂,因為那個年代的舞蹈培訓機構還沒有徹底的商業化,屬於國家一些退休舞蹈教師的發揮餘熱或者一些年長的舞蹈研習者興之所為而已。

甚至最初的目的根本就是所謂的豐富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而已。那個時候一位北京舞蹈學院的退休古典舞教授朱麗蓉,成為了楊可可一干學舞蹈小孩的伯樂。

童年學舞蹈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多少華麗出彩的故事,可是楊可可在編劇助理的誘導與延展下,把自已的啟蒙老師生生的刻畫成一位世外的舞蹈高人。

其實在楊可可看來,她的這位老師也著實神秘,已經是古稀高齡,每逢全國各地舉行種目繁多的古典舞比賽,都會有專車來接送專人下聘書去請她當評委。而且常年不斷的各地的舞蹈學校都會請她去做巡迴講座和研習指導。

幼年的楊可可當然不會明白這些意味著什麼,只是記得她家就在少年宮不遠的軍區大院那邊,而她既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自已住著一棟小樓,帶著美麗的庭院。

朱麗蓉非常喜歡楊可可,時常帶她去自已的家裡,在庭院裡的茶桌上擺上各種糕點和零食,一邊陪著楊可可吃,一邊翻看著相簿,給楊可可說這是少年的自已在哪次比賽自已獲了獎,這是自已教的學生現在在國外什麼地方,都是輝煌的過去。

成年後的楊可可當然還是會經常去看望年近九旬的朱麗蓉,她生活起居已經需要保姆照顧了,只是精神依舊矍鑠思維敏捷看不出垂垂老矣。大概是常年累月晨功晚課的關係,她的身形保持得很好,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自理。

楊可可時不時有這樣的感嘆,人在年輕時是無法想象衰老的,尤其是自詡天生麗質的女人。其實也包括自已,雖然總是告誡自已保持謙遜與低調,但是說老實話,很難。

因為在這個看臉蛋和身材的時代,想要徹底的遺世獨立和潔身自好,實在是千難萬難。倒不是說世界充滿誘惑,人性的本質大概就是各種慾望的複雜結合體。楊可可有的時候也覺得自已無法超越那些最基礎的慾望。

你說她為了古典舞為了身形窈窕節制那些美食的慾望很容易嗎?不容易,尤其是在西安這樣四方美食匯聚之所。然後,接觸到諸如尹仲這樣優秀而充滿魅力的男性不動心嗎?怎麼可能,她也是對愛情和異性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