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弟,你的各種武學是分散的,基本上無法形成合力。”

“人族覺醒路講究一法通萬法,你核心的一法是什麼?你有思考過嗎?”

山一程,水一程。

孟夏和袁媛兩人共騎一馬,一路風塵僕僕奔赴橋縣。

一路上,兩人沒有太多的交流,二姐的話卻是時刻迴盪在他的腦海中。

他所學過於蕪雜,強大歸強大,但力量還過於分散?

袁媛對於武道的感悟獨樹一幟,對於孟夏啟發極大,越是深入思索就越是感覺有道理。

將分散斑駁的武道合一,是否就是他的萬族合一?

他的核心根法是什麼?

元武者的格物之道,是求道致知的手段,給孟夏帶來最多的其實就是對天地的認知。

讓他可以以微弱的真元,撬動整個天地的真元,實現以小博大。

知與不知就是他的道,孟夏感覺他的核心根法,應該就是元武者的“格物致知”之道。

但這個又略微有些太博,以至於孟夏都有些無從下手。

山字元?!

孟夏深思。

孟夏猶自記得,他首次收穫五粒塵山的時候,小灰對他表示恭喜,說他終於有了一些自保之力。

後面因為五山的緣故,他力量倍增,在角力的過程中,從來就沒有輸過。

也因此,山字元一直是孟夏的力量之源。

後面使用更多的,則是用山字元召喚小灰,其他還真沒怎麼用上。

五山手中握,每一粒塵都是一座武道之山。

而塵山,卻是可以透過一粒粒塵累積成更高的山。

這個道理孟夏還曾經給二姐講過,但現在回頭看,孟夏這才發現他其實也一直囿於山中,因此無法看清山的全貌。

山字符集中於手,本就是合力的體現。

而他卻始終沒有意識到這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二姐點破之後,孟夏卻是豁然開朗。

五山手中握,並不代表五就是山之極。

山字元是符也是陣,是天地規則的體現,更是孟夏武道的體現。

也因此,孟夏每一種武道,其實都都可以是他手中的一粒塵。

或者說,哪怕是手中的五山,本質上也並不是分離的。

一法通萬法,一山化萬山。

孟夏悟了,悟道而得道。

百戰刀、大道律、元武者的種種感悟、易論、九死涅槃劫、靈術、甚至是不朽王城的烙印,以及源海的三十個規則符文,都統統化為了一粒粒塵,漂浮在了孟夏的身體四周。

霎時,孟夏的氣勢就變得高漲起來。

而這些微塵,也因此變得高大磅礴,化為了一塊塊巨大的山石。

山石的形狀奇形怪狀,有高高挺立宛如一口刀的,有層層疊絲宛如塔樓的,有圓滾滾似溪流中的鵝卵石,有方方正正恰似一座圍城的,有些犬牙交錯怪石嶙峋

這些山石,不僅形狀上千奇百怪。

在顏色上更是五彩紛呈,火紅如玉,灰褐斑斑,幽藍似水,黛若遠山。

給人的感受,更是百感交集。

似亢奮,類尖嘯,若清風拂面,似烈火焚心。

總感覺百般滋味湧上心頭,不上不下,似喜還愁,甚是難受。

就像是擁有無數的煩鬱、愁苦淤積在心頭,欲語還休。

“這是”

袁媛看著面前這些巨大的山石,一時也有些不知該如何評價。

她也未曾料到,只是短短一年多未見,孟夏竟在武道之上走的這麼遠。

回想起初見孟夏時的青澀,更是百感交集,有種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