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進來的,哪怕博得名聲也得不償失。

不過在回府路上他看到了成國公府馬車,正朝著宮門方向疾馳而去,他瞬間就明白成國公朱勇出面了。

有了一位大明國公擋在前面,那麼緊隨其後出頭的風險就會低許多,至少王振要記恨的話,也得從朱勇身上開始吧?只要聲名收益能超過風險,那麼此事就可行,所以孫紹宗立馬改變主意,調轉車頭與會昌伯孫忠也往宮中趕來,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一幕。

至於進宮是否真的奏請皇太后出面,還得看局勢如何,要是王振退縮妥協了,那就稍微提一嘴,趁機分一杯羹。

如果是成國公朱勇處於下風,那乾脆就當無事發生,會昌伯孫忠進宮不過是看望女兒罷了。

這筆買賣,堪稱穩賺不賠!看著孫紹宗嘴角那炫耀的笑容,沈憶宸如何能不知對方抱著怎樣的心思?不過此時此景之下,就算明白他也不能做什麼,甚至是期望會昌伯孫忠能儘快進宮,幫朱勇分擔一些壓力。

畢竟無論孫紹宗打著什麼主意,會昌伯皇太后親爹的身份是實打實的。

王振再怎麼權勢滔天,他的根基也是建立在皇權基礎,是不敢過於得罪皇太后的。

“諸位過讚了,事急從權,在下先行一步!”

說完之後,孫紹宗就瀟灑轉身,與會昌伯孫忠一起步入宮門。

看著這副景象,沈憶宸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笑容,他感覺真是諷刺不已。

同時也明白了,為何明末黨爭會演變成禍國殃民的地步。

就是當道義的至高點,被一群功利的偽君子把持後,下層讀書人再怎麼強調文人風骨,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此時的奉天殿內,明英宗朱祁鎮手中正拿著沈憶宸的奏章,王振陪侍左右。

“先生,此封上疏你怎麼看?”

明朝很多陪伴皇帝長大的太監,都被皇帝稱之為“伴伴”。

但王振不同,他在朱祁鎮的心中不僅僅是陪伴,甚至還有著嚴師跟嚴父的感情,所以從始至終都尊稱王振為先生。

王振臉色神情有些難堪,這封奏章呈上來前,其實是先經過了他手,才被朱祁鎮看到。

看到上疏的第一眼,王振是一種震怒心情,不知哪來的小小解元,居然敢質疑咱家的刑罰,還向皇帝告狀,簡直活膩歪了!但是看完奏章的內容之後,王振情緒就逐漸變得複雜。

因為這與他之前想象的告狀完全不同,通篇並沒有指責自己的地方,甚至都沒有多少幫李時勉鳴冤的段落,更多是講述身為一名學子,願意替大司氏受罰的拳拳之心。

王振也曾身為過師長,甚至哪怕現在,他在明英宗朱祁鎮面前,還扮演者亦師亦父的角色。

所以他能夠感同身受,並且心中還有些羨慕,身為師長有此等學子尊敬厚愛,夫復何求?另外對於李時勉的懲罰,王振下達之後其實內心裡面,隱隱也有些後悔的。

畢竟這種欲加之罪與莫須有沒多大區別,完全是為了出心中一口怨氣,強行去定罪羞辱對方。

更何況對方乃國子監祭酒文人宗師,如今諸生叩闕,有激起事變的風險。

到時候天下士子暴亂動搖國本,就連皇帝都保不住自己,恐怕會得不償失!本就有些後悔的心理,再加上戳中了師者身份的軟肋,此時王振面對沈憶宸的奏章,不再是憤怒報復的心態,更多生出了一股愧疚之情。

“萬歲爺,此事是奴婢疏忽了,並未嚴查事實真相就貿然定罪.”

“如今看到沈憶宸上疏中的赤子之心,不由心生愧疚,還請萬歲爺責罰.”

王振果斷選擇低頭認錯,不過語氣中,卻沒有絲毫電視劇中宮女太監得罪皇帝后的驚慌失措,相反頗具一種義正辭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