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

原因在於元朝統治者擔心底層漢人造反,文化教育事業管控非常嚴格。

表面在官方宣傳上,對於民間開設書院大力倡導,實際每個書院都有朝廷委派的官員坐鎮,講學內容都被固定死了。

到了明朝初年,對於講學內容的限制放開,不過昭文書院依舊沒得到振興。

但這次原因與元朝完全不同,純粹是朝廷非常重視科舉制度,大力發展了官學教育,才導致民辦書院沒人願意去。

這點就類似於後世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區別,除非是所頂級私立學校,教師資源逆天的那種。

否則同等競爭力之下,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公立學校,怎麼說學費也要便宜許多。

後來到了明憲宗的成化年間,由於科舉腐敗,官學也日漸垮了,於是一大批士大夫站了出來,興復或者建立書院。

所以後世比較聞名的明代書院,比如崇正書院、陽明書院、東林書院等等,基本上都是建立於明朝中後期。

來到昭文書院山門,沈憶宸向門房通報了來意,經歷過冬至詩會的宣傳後,現在他狀元公弟子身份,已經算得上“人盡皆知”了。

核實完身份,門房就告知了林震所在講堂的位置,沈憶宸獨自沿著有些曲折的石梯,一步步來到了書院的大門口。

昭文書院大門相比較南京城內那些公侯府邸,顯得十分樸素無華。

除了高懸樑上的“昭文書院”四個大字外,就別無他物,連基本的門聯都沒有。

沈憶宸抬腿跨過門檻,迎面而來的是朗朗讀書聲,這裡聚集了應天府最為優秀的學子,文風之盛自然毋需多言,與成國公府外院家塾,時常一片嬉戲打鬧之聲,真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沿著木製長廊,沈憶宸來到了門房所告知的“明學堂”,林震此時正站在講臺之上給學子們授課,講學內容正是關於《尚書》的經義詮釋。

由於事先沒有通知,所以林震並不知道沈憶宸已經站在了講堂之外。

而身為弟子,沈憶宸自然也不可能這麼衝進去,打斷老師的授課。

於是就這麼安靜站在門外等待著,直到林震眼角餘光看到窗戶外站著一個人影,這才發現是沈憶宸到來。

“諸生自行背誦,為師暫且有事,去去就來.”

囑咐完畢後,林震就徑直朝著講堂外沈憶宸走去,臉上還有著一副欣喜神情。

“弟子冒失,打擾到先生授課了.”

見到林震出來,沈憶宸趕緊先行鞠躬致歉。

理論上他這種貿然造訪,並且打斷先生授課的舉動,是非常無禮的行為。

但沈憶宸事先也不知道如此,人來都來了,總不可能打道回府。

“無妨,憶宸你突然前來,所為何事?”

林震開口問了一句,其實他心中隱約猜測到沈憶宸前來的原因。

不過弟子取中案首這種事情,他還是希望能親自從沈憶宸口中聽到。

“回先生,縣試已經結束,弟子被取中為案首.”

“好,果然不負重望!”

哪怕已經知道答案,林震此刻也是很開心。

一個縣案首對於林震狀元身份而言,不過是芝麻綠豆大的榮譽,他更高興於自己眼光沒錯,沈憶宸也沒有辜負自己期望。

林震的這聲“好”,由於情緒過於激昂,也是驚動了講堂內正在背誦文章的學子,他們紛紛探出頭來,想要看看是何事讓先生如此激動?“這年輕士子是何人,能讓先生如此開懷?”

一名學子並不認識沈憶宸,好奇的問了一句。

要知道前段時間南京部院大臣來昭文書院視學,林震都一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模樣,哪像今日這般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