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 誘之以利 (二合一) (第3/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御使派出十三道監察御史的方式,外派言官清流等一群意志堅定,相對秉持公心大義的官員,到各州府去監督丈量土地政令的執行.”
說到這裡的時候,沈憶宸的臉上又浮現出一抹苦笑道:“晚輩當年在言官清流中的口碑名聲,想必倪前輩也是清楚,如若用行政手段強行外派京官,恐怕會引發大規模的反對抗議,結果收效甚微.”
“想要撫平這個隔閡,就需要一箇中間人去牽線搭橋,晚輩……”
還沒等沈憶宸把話說完,倪謙就搶話道:“沈中堂想到了下官.”
“沒錯,晚輩想到了倪前輩,只有你出面才能說服翰林為首的清貴!”
聽到沈憶宸肯定的回答,倪謙表情有些凝重陷入沉默之中。
他雖然這些年潛心鑽研學問,不捲入朝廷的權勢之爭,但不代表著倪謙對於朝堂局勢完全一無所知。
畢竟身為翰林掌院,處於清貴圈子的最核心,倪謙非常清楚隨著胡濙的告老還鄉,文官集團中的溫和派勢力大減,取而代之的是以何文淵為首的強硬派。
他們視沈憶宸為禍國殃民的佞臣,得到了許多少壯激進派的官員支援,其中主力便是科道言官。
結果現在沈憶宸居然想要外派言官清流,去地方監督清丈田畝政令的執行,說實話簡直有些異想天開。
先不論京官跟地方官之間含金量的區別,單單雙方政治鬥爭都快到了圖窮匕見的階段,會聽從政敵的號令嗎?
“很難.”
倪謙非常簡潔的給出兩個字,他感覺沒有多大的希望。
“晚輩知道很難,但事在人為,同時秉持著有功必賞的原則,這次外派地方的科道言官依舊保留京官編制,並且會得到吏部考核的優先升遷機會.”
“還有外派京官每多統計出一百畝田地,就將得到一兩銀錢的分成獎勵,上不封頂!”
難點在哪裡沈憶宸又何嘗不知,雙方對立這麼多年幾乎沒有緩解的可能,就意味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套沒用。
既然如此,沈憶宸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簡單粗暴的“誘之以利”。
把清丈土地跟政績還有嘉獎給繫結起來,用數百萬白銀去砸出來一個真實資料。
這筆錢看似很多,實則當下一步繳稅政令頒佈下去,僅需要一年便能回本獲利,完全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當然,這番話只能對倪謙說,透過他的轉述去說服言官清流。
如果由沈憶宸去當面說,那就變成了用骯髒的金錢來侮辱清貴高尚的品德,就算有人被利益吸引,恐怕礙於顏面也會從眾堅決反對。
只不過倪謙聽完沈憶宸這番話,臉上去浮現出一種複雜無比的神情,意味深長的說道:“還記得當年沈中堂曾反問過下官一句,何為正道,何為邪道?”
“結果事實證明,你做到了論跡不論心,不是追名逐利的偽君子,成為了不顧個人榮辱得失的真國士.”
“現如今你用名利去催動言官清流辦事,那他們還稱得上是一群意志堅定,秉持公心大義的官員嗎?”
倪謙感受到了沈憶宸的變化,渾濁的官場終究還是影響到了他,行事變成了只看結果,不問過程。
面對倪謙的質問,沈憶宸直視著對方的眼神,說實話他猜測到自己誘之以利的方式,會被標榜仁義道德清流團隊抗拒,其中就包括翰林掌院倪謙,他同樣是屬於傳統文官清流中的一員。
但是倪謙高估了人性,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哪怕言官清流團體號稱清明吏治,以天下為己任,其中大多數人依舊免不了功利之心。
這才是明朝言官集團演變為高官喉舌,淪為黨爭工具的本質!
相比較倪謙,沈憶宸不會去高估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