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跟沈憶宸兩方鬥,誰輸誰贏曹吉祥都不在於,可能看到那群自詡正人君子的文人吃癟,他心裡面還是有著一種暗爽。

畢竟曹吉祥扭曲心理本質,源於生理殘缺遭受到的羞辱跟歧視,相比較沈憶宸還稱呼過“內相”客氣兩句,何文淵跟楊鴻澤這種傳統文人,把對於權閹的鄙夷簡直就寫在了臉上。

現在一看,楊鴻澤跪的比誰都快,偽君子還不如自己這個真小人呢。

面對曹吉祥的肆意嘲諷,王文跟楊善兩人神色如常,沒有一絲絲的感同身受。

原因就在於當年王振掌權時候,稱呼過翁父的朝臣數不勝數,就連勳戚都不例外,楊鴻澤當個牆頭草算什麼?

嘲諷了一句之後,曹吉祥開始說起正事:“文淵閣五位大臣,現在高穀逝世,楊鴻澤外派,就僅剩下三位。

其中商輅是沈憶宸的鐵桿黨羽,王一寧資歷威望均不夠,只能當個紙糊閣老.”

“先不論楊鴻澤閣臣身份是否得以保留,至少高穀那個位置空出來許久,是時候該找人填補上去了.”

曹吉祥今日把王文跟楊善兩人叫過來,正是為了謀求內閣大臣的位置。

要知道隨著嗣子曹欽封爵,以及侄兒曹鉉擔任五軍都督,京營中最大的五軍營跟宮中騰驤四衛,已然全面掌控在了曹吉祥的手中。

換句話說,如果不算邊軍跟戰鬥力的差別,單單論京師兵馬數量,曹吉祥已經超過了當初的忠國公石亨!

但是曹吉祥宦官身份帶來的巨大缺陷,讓他哪怕掌控了內朝跟京營,依舊無法在外朝的文官地盤立足。

王文跟楊善兩人,別看是官居二品,事實上已經被排除在閣部級別的決策權外。

現如今內閣在沈憶宸的掌管之下,已經對六部形成了凌駕跟操控,明眼人都知道內閣大臣前途無量。

單單拉攏幾個文官當黨羽不夠,曹吉祥需要在外朝有一定的話語權乃至於決策權。

那麼高穀空缺出來的這個內閣大臣席位,就必須要想辦法拿下!

一聽到曹吉祥意指內閣大臣,王文跟楊善眼神都閃現過一抹異樣光芒。

他們願意屈居於閹人麾下,不正是為了謀求權勢,擔任閣臣就意味著進入到真正的權力中心。

“內相所言甚是,閣臣之位空缺下來吾等必須力爭,否則內閣就將成為沈憶宸的一言堂.”

楊善當即就附和了一句,語氣中隱約充斥著一種期待。

如果說王文貪圖權勢還要點臉是個偽君子的話,楊善就屬於一個不折不扣的真小人,朝堂上的名聲比當初的徐有貞還要差。

當年永樂帝靖難成功,事後打擊主導削藩的方孝孺一黨。

楊善那時候犯事正好也關在獄中,恰巧隔壁就是方孝孺的學生庶吉士章樸,於是乎楊善就騙取對方的信任,兩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背後楊善卻向獄中舉報,憑藉著揪出亂黨的功勞,不僅僅戴罪立功,還得以加官進位。

但是這種手段太過於卑劣,名聲從此在朝堂上面也是臭了,只能各種把握機會去博個出頭!

面對楊善期待的目光,對方心裡面那點小意思曹吉祥自然清楚,不過他這一次選擇的人選,並不是更早投靠自己的楊善,而是另外一個都御使王文。

原因就在於楊善名聲太臭,援引他入閣的話,會遭受到朝野一致反對。

現如今曹吉祥的權勢,並沒有達到當初王振的高度,更沒有做到讓皇帝有求必應,成功率定然不會太高。

另外一方面,就在於曹吉祥要拿王文豎立一個典型,告訴朝堂的文官只要投靠自己,就能立馬飛黃騰達。

除了這兩者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隱藏因素,那便是御馬監掌印王誠的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