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人民公僕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宸起身朝著宮外走去,目的地乃《文報》的報社總部。
何聞道主編的《文報》,經歷過這些年的發展,以及沈憶宸的刻意扶植,基本上已經取代了以往朝廷效率低下的邸報,成為了大明最為有力的宣傳機構。
大明每個州府郡縣,乃至於許多村鎮祠堂,都有著信奉沈黨的讀書人去宣傳解說這份報紙。
讓那些底層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朝野發生的大事情,以及目前大明的種種變化。
沈憶宸拒絕了徐有貞“開戰”的想法,並不意味著他對於文官集團的攻訐選擇妥協,相反他要用一種從未有過的輿論攻勢,用天下萬民的大勢,來戰勝整個士紳階層的特權!
種種方式中,唯有《文報》能做到這一點。
報社編輯部何聞道跟彭時、嶽正等幾位年輕沈黨官員,正在滿腔義憤的商討著楊鴻澤彈劾沈憶宸的“七宗罪”。
他們視沈憶宸為學派領袖,乃至於自己的精神偶像,怎能容忍傳統文官理學家的“汙衊”。
如果說官場有能者居之,以及執政銳意進取就是錯誤的話,那麼大明就會淪為一個行將就木的國度,文恬武嬉再無中興可能!
“老師明明是在拯救大明,卻被小人詆譭為謀私,是可忍孰不可忍!”
嶽正握緊拳頭憤怒的吶喊了一句,他本來在景泰元年科舉中授予了翰林編修一職,可謂是前途無量。
但是他深受“經世致用”的思維影響,認為在翰林院修書等同於空談義理,想要以天下為己任還得幹實事,於是憤然在觀政期間跳槽六部,現如今任戶部郎中。
得知彈劾訊息第一時間就來到了報社,期望用《文報》的影響力來幫老師發聲,身旁的彭時也是跟他有著同樣想法。
“沒錯,恩師這些年執掌朝政,已經對這些腐朽文官相當寬容,如果他想要黨同伐異的話,何必等到今日?”
彭時附和了一句,他身為景泰元年榜眼,卻破例授予了跟狀元同規格的翰林修撰一職,這也是當年沈憶宸仕途起點的職位。
本來彭時想法跟嶽正一樣,認為翰林院苦熬修書毫無意義,只有到實職崗位才能發揮出畢生所學。
不過卻被沈憶宸給勸住了,他很清楚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翰林入閣的規則,如果彭時再離開翰林院的話,那麼下一代閣臣很有可能由文官集團接班人陶中軒領銜。
內閣按照沈憶宸的計劃將成為決策中心,每一位閣臣都將決定大明未來走向,必然不能讓文官集團保守派鳩佔鵲巢,彭時就註定得留在翰林院按部就班等待入閣。
“聞道,吾等身為門人弟子,必須為老師發聲,現在就寫文章刊登吧!”
嶽正得到了彭時的贊同後,就把目光望向了一旁的何聞道,他是《文報》總編輯掌控著發聲渠道,現在絕對不能沉默不語。
面對兩位同年的憤慨,以往最為熱血衝動的何聞道,此時反倒是表現的非常冷靜。
原因在於建立《文報》之初,恩師曾告誡過自己輿論的力量,將有著決定命運的作用,每一篇文章刊登都得慎之又慎。
現在楊鴻澤彈劾的“七宗罪”剛剛發酵,老師沈憶宸還沒有任何回應跟指示,盲目的登報反擊說不定會弄巧成拙。
只能說何聞道不愧是研究“沈學”最深的學生,他已經逐漸摸索跟領悟到了沈憶宸的想法,那便是不想貿然開啟明朝的黨爭跟內耗。
如果沈憶宸真的毫無顧忌想要權傾朝野的話,那今日根本就不會存在有如此聲勢彈劾的文官集團,早就用各種手段打壓分化,形成事實上的大權獨攬!
“彭時、嶽正,你們稍安勿躁,要不我等先去拜訪一下恩師,聽聽他的意見再做決斷如何?”
何聞道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