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內閣時代 (二合一) (第3/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樂惲這幾年對於自己的職位,始終有種危機感,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未雨綢繆的地步。
這邊通政使樂惲話音剛落,那邊都御使王文立馬就補充道:“大宗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此次內閣頒佈考成法壓根就沒有告知本官,就這麼硬生生打上了都察院的名號.”
“去年沈憶宸挫敗石亨兵變,得到了帝王師的頭銜,本就已經走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現如今更是為所欲為了!”
這裡面最憋屈的莫過於王文了,沈憶宸想要改革變法,好歹之前還特地找胡濙、年富、李賢等人商議過,唯獨王文這個堂堂位列大九卿的都御使,直到考成法頒佈了才知道有這回事。
王文知道自己這些年皇權之爭站錯隊,已經成為老臣中的邊緣人物,但沈憶宸這樣做太過於侮辱人了,讓他不得不低頭來到胡濙府中期望對方主持公道。
有了兩位朝堂高官的帶頭,接下來大廳裡面眾官員七嘴八舌的痛斥起沈憶宸橫行霸道的事件,硬生生演變成為了一場批判大會。
面對這種嘈雜的場景,胡濙不動聲色的默默聽著,直到此刻他才終於明白了當初馬車上議事,沈憶宸為何信心十足要執行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此子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計劃,眼前這群反對力量,就是他想要清除的物件!
說實話,當官當到胡濙這個七朝元老程度,早已經到了從心所欲,不踰矩的階段。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事情上,胡濙選擇妥協退讓,就在於他的年齡跟閱歷能看清楚很多東西,知道歷史大勢的走向。
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如果沈憶宸真的能辦成的話,稱之為萬世之功都不為過,乃至於可以打破歷代王朝三百年輪迴的宿命。
人生暮年能看到朝廷出現這麼一號人物,敢於做這種壯舉,不得不說是一樁幸事。
但很可惜身份註定了胡濙站在沈憶宸的對立面,哪怕他不願意出面反對,同屬的利益集團也會把他給推出來,就如同眼前的場景一樣。
“大宗伯,你說句話啊,難道吾等就這麼等著局勢崩壞嗎?”
一名年輕的六科官員,看到胡濙長久保持沉默,顧不上什麼禮儀尊卑催促了一句。
換做尋常時刻,年輕後輩敢這麼跟胡濙說話,壓根不用本人開口,在場的官員就會齊聲訓斥。
可是這一次眾人都保持著一種沉默,用這種態度來表達心中的不滿,同時還意味著胡濙多次退讓,已經損害到了他在文官集團中的威望。
見到這種場景,胡濙緩緩的站起身來,長長嘆一口氣道:“沈宮保早在彈劾石尚書之前,就曾找過本官商議過一些事情,他打算在朝堂進行一場改革變法,力度之大可謂是空前絕後.”
“對於此項改革,本官無法談論優劣成敗,考成法僅僅是沈宮保邁出去的第一步,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措施政令頒佈出來.”
“是非對錯,需要用時間來檢驗,這就是本官袖手旁觀的原因。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諸位同僚暫且靜觀其變,看看沈宮保到底能不能做到造福天下萬民,然後再行定奪.”
這兩月時間裡面胡濙想了許多,當拋下政見之爭去看待沈憶宸的改革變法,確實是利國利民之舉。
當然也存在沈憶宸借改革之名,去做爭權奪勢之事,畢竟人心安測。
但其實在胡濙的心中,還隱藏著一個秘密,那便是當年“三楊”之一的楊溥臨終遺言,助沈憶宸權傾朝野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不得不承認,楊溥的眼界要高於自己,早早就看出了沈憶宸非池中之物。
士大夫讀聖賢書,立凌雲志,終其一生不就是為了踐行那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
胡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