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府,父母官們還親至碼頭迎接.”

“能得到魏公確認,看來再無懸念,在下見過沈三元!”

“難怪能說出拯救三省八府之地百萬蒼生,普天之下唯沈三元一人夠格,在下見過沈提督.”

“晚學見過沈三元!”

“見過沈三元.”

各種拜見聲音不絕於耳,在場上百名士子,紛紛作揖躬身一片。

這種情況就跟後世網路一樣,當你沒有見到本人的時候,各種口出狂言不屑一顧。

可當大明真正的文人魁首出現,該恭敬行禮的時候,沒有幾個人敢無禮。

別說在場文人士子,就連坐在蒲團上的幾名當世大儒宗師,此時都站起身來表達對三元及第的尊重。

相比較眾人的意外跟震撼,站在臺上的張士衡,卻有著一種耳暈目眩的感覺。

剛才自己的那些挖苦跟諷刺,放在沈憶宸面前宛如一個跳樑小醜。

西湖雅集本是揚名立萬之地,同樣也能讓參與士子身敗名裂。

今日之事傳出去後,張士衡簡直不敢想象,未來自己在士林中的風評。

青雲之路還未開啟,便要折戟沉沙!“沒想到是沈三元,難怪氣度不凡.”

吳與弼首先拱手朝著沈憶宸招呼了一句,他屬於理學轉向心學承上啟下的人物,相對而言思想包容性更高些,某些角度上是認同沈憶宸的言論。

“見過康齋先生.”

沈憶宸同樣客氣行禮,雖然他並不認同明朝這些理學大儒的觀點,但學術討論該有的道德禮儀還是有的。

“同樣為官,吾不如沈三元。

今日聽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八字,可謂發人深省,難怪年少能擔起天下大任.”

薛瑄就更為了客氣了,他畢竟在官場呆過,而且還是京師的權力中樞。

很清楚沈憶宸短短時日,能取得現在的成就,背後包含的努力跟能力。

著書立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不管認不認同,沈憶宸已經達到了立言的高度。

四名大儒中,唯獨霍州學派的曹深,對沈憶宸僅拱手示意,沒有過多的言語。

霍州學派是保守的理學教派,沈憶宸認為坐而論道是在空談,已經觸及到了理學的底線,能不帥臉色,已然是給三元及第面子。

“薛公過贊,為官堅守本心、剛正不阿這點上,薛公才是晚輩的榜樣.”

沈憶宸恭敬的回了一句,對於薛瑄他是打心底裡敬佩的。

畢竟王振權勢有多麼滔天,王山此人多麼橫行霸道,沒有人比沈憶宸更加的瞭解。

身為大理寺少卿,面對冤假錯案,無懼權貴秉公處理,單單這點古往今來又有幾人做到?哪怕被判死,薛瑄都堅持要翻案力證被誣陷者清白。

大明士大夫,不僅僅有空談義理之輩,同樣還有著諸如薛瑄、于謙這樣的氣節之士,他們才是大明能夠屹立不倒的脊樑!“沈三元客氣,既然來到了西湖雅集,再與晚學後生們辯經論道,已無多大意義.”

“不如沈三元來講講何為經世致用,讓吾等開開眼界.”

西湖雅集是證道之地,不是菜市場罵街吵架。

現在沈憶宸把三元及第的身份亮出來,在場的這些年輕“後輩”們,再來跟他爭論很明顯雙方身份不對等。

“經世致用,辨證求是”的沈學觀念,認同者雖然寥寥無幾,但是聽說過的人可不計其數。

沈憶宸既然今天公開抨擊了聖人之道為高談闊論,那就讓他來說說,什麼才是實事求是。

“沈三元,老朽也想聽聽.”

薛瑄話音剛落下,魏從文就補充了一句。

要說他對沈憶宸有什麼記恨心理,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