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的糧食救急,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凍斃於風雪中。

究其源頭,是沈憶宸開拓了海上走私貿易,才能讓爐丁弟兄們有口救命糧。

泉州府的重要性,不僅僅沈憶宸知道,蔣福成這些義軍領袖同樣知道。

真的攻陷下來,便與朝廷再無和談可言!聽到蔣福成說出這等“退縮”話語,鄧茂七滿心怒其不爭的回道:“蔣首領,你難道還相信朝廷,相信那些狗官嗎?”

“好好回想這幾年下來,有多少人在朝廷逼迫下家破人亡,又有多少手足兄弟賣兒鬻女,但凡他們願意給一條活路,吾等又豈會走到今日這步田地?”

“不管沈提督是不是個好官,他的身份註定了要站在朝廷那邊。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朝廷狗官們可以做錯千事萬事,而我們只要走錯一步,便是萬劫不復!”

客觀來說,鄧茂七說的不無道理,古往今來無數起義軍當下兵器被詔安後,就成為了案板上的魚肉,可以肆意的出賣宰割。

當決定起事的那一天起,蔣福成等人就站在了沈憶宸的對立面,哪怕他心懷仁義願意給義軍弟兄一條活路。

可朝廷呢,皇帝呢?提督軍務放在地方是封疆大吏,放在京師依舊是個無名小卒。

朝廷這麼多年來始終言而無信,把百姓視為芻狗,順帶之下身為朝廷命官的沈憶宸,又能做到言出法隨嗎?鄧茂七的質問,讓蔣福成啞口無言。

確實相比較十萬弟兄的性命,以及數十萬妻兒家眷的安危,個人信用彷彿變得微不足道。

蔣福成不敢賭,他也賭不起!正統十二年三月初七,黃昏。

伴隨著鋪天蓋地的喊殺聲,泉州城南門被起義軍正式攻破。

本來隨著知府被殺,泉州城內已然人心惶惶。

還是泉州同知秉持著文人骨氣,徵調僅存的泉州衛士兵、衙役吏員、以及壯丁百姓誓死守城,才避免瞭如同建寧府那樣的棄城而逃場面。

可是敵我雙方差距過大,當起義軍決定不計傷亡全力攻城後,泉州城淪陷僅剩下時間問題。

夜幕降臨,距離泉州城十里外的官道上,沈憶宸等人看到了遠處沖天的火光,映襯著天空都變成了一抹血色。

“還是來晚了.”

見到這一幕場景,沈憶宸默默唸了一句,泉州城終究還是被起義軍攻陷,意味著局勢走向突破了朝廷的底線。

任何一個正值“巔峰”的大一統王朝,都不可能允許封疆裂土的情況存在。

“東主,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卞和站在沈憶宸身邊問了一句。

他一直屬於礦工群體中的保守派,哪怕當年葉宗留決定起義抗爭,卞和都選擇走高官路線,尋找另外一條避免與朝廷對抗的活路。

現在這種局面,卞和心情可謂沉重無比,起義軍越是高歌猛進,遭受到朝廷的反擊就會愈發兇猛。

可能到了最後,凡是參與叛亂者,皆會按十惡不赦的謀逆罪問斬,家眷視情節嚴重與否,同罪或者流放三千里!大明王朝遠沒到國之將亡的境地,現在的勝利,等同於將來的滅亡。

沈憶宸沒有回答卞和的問題,反而朝著身旁的王能說道:“趁泉州府全境還沒有完全被義軍控制,你立即趕往福州府通報情況,並且告訴馮衛司奉本官諭令,徵調全省兵馬準備開赴泉州府迎戰!”

有的挽回情況下,沈憶宸會竭盡所能避免殺戮,當局勢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某種意義上戰爭將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鄧茂七做了一件很愚蠢的錯事!“東主,這……”王能罕見的沒有立即遵命,他知道當這道命令傳遞到福州府後,就意味著官兵跟義軍將拼個你死我活。

自己曾經也是一名礦工,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