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代表著朝廷下達最後通牒。

個人情感終究無法決定軍國大事的走向,不招安便是死!沈憶宸不出手,朝廷便會換另外一個人動手。

“沈提督,不能放棄攻勢的理由,葉某人已經說過了.”

“現在放棄,就等於面對朝廷大軍束手就擒,可對於我們而言,朝廷沒有任何的信用。

就算葉某人願意相信沈提督,蔣爐頭、鄧首領他們也不會相信.”

“沈提督大恩大德,吾等弟兄永世不忘,很多事情開弓就沒有回頭箭,局勢已經不在我的掌控之中.”

說到最後的時候,葉宗留語氣有些黯然。

他其實心中面何嘗不明白,沈憶宸已經為自己等人,向朝廷爭取到最好的招安條件。

可是福建起義走到今天這步,早就脫離了單純的礦工暴動,接近十萬義軍中有八萬是鄧茂七的農民工。

剩下的兩萬,才是葉宗留、蔣福成、陶得二等人礦工爐丁結合體。

鄧茂七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起義軍的真正領袖,葉宗留無法說服眾人招安,甚至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朝廷的信用。

“葉首領,那在下與恩師林震,一同前往泉州府面見其他義軍首領,這樣能換取他們相信嗎?”

“沈提督,你與林狀元公孤身前去泉州府?”

“沒錯,我願親自勸說其他義軍領袖!”

得到沈憶宸確定的回答,葉宗留張大嘴巴,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數年過去,哪怕沈憶宸出鎮一方,依舊還是秉持著鎮江河畔的初心,以天下百姓為己任,願意“以身犯險”!可是貿然前去泉州府,葉宗留都無法保證沈憶宸的安全。

畢竟起義軍裡面,有著太多人被朝廷剝削的家破人亡,血債累累,對於朝廷官員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前面俘虜了布政司參議竺淵跟泉州知府熊尚初,就是在滿腔怨恨之下被斬首示眾,葉宗留想要阻止都擋不住大勢所趨。

歷史上面同樣是如此,林震前期靠著狀元聲望跟師者身份,還能得到各路義軍的尊重。

不過當戰事愈演愈烈,雙方殺紅眼後就有著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起義軍就連林震的靈柩都不放過,還一把火燒了長泰學宮。

只要你是朝廷中人,不管有何聲望跟口碑,通通都是對立面的敵人。

現在雖然還沒有到這種極端地步,但沈憶宸可是代表著朝廷來平叛的封疆大吏,不可避免會成為很多義軍仇視的目標。

“沈提督,我知道你的公心大義,可別人不知道.”

“前往泉州府,以你的朝廷命官身份,無異於以身試險,後果無法預料!”

葉宗留不願意貶低自己的義軍,但事實就是如此,短時間內聚集起來的農民軍魚龍混亂,壓根無法保證紀律性跟絕對服從性。

甚至就連鄧茂七跟他兄弟鄧茂八會有何想法,葉宗留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葉首領,就如同你相信我一樣,我相信你!”

沈憶宸沒有過多解釋跟勸說,僅是淡淡說出這句話。

葉宗留能以身犯險來到漳州府相見,自己又為何不能去泉州府勸說?福建的礦工命是自己救的,福建爐丁最艱難的時期,是自己提前通知存糧賑濟的。

仗義每多屠狗輩,沈憶宸不相信他們會朝自己下手!“好,既然沈提督決意前往泉州府,葉某人就算豁出去,必然保你與林狀元周全!”

“在下從未懷疑.”

沈憶宸笑了笑,這份信任一切盡在不言中。

談妥了去泉州府的事宜,下午時分沈憶宸見到了另外一位老熟人,那便是許逢原。

相比較幾年前富家書生模樣,如今的許逢原變得跟沈憶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