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從始至終,土木堡的結局都是出乎意料的大烏龍!李達沒有上帝視角,預料不到歷史大勢的走向,面對曹義的勸誡忠告,想了想可能確實是自己多慮,於是點了點頭回道:“多謝曹總兵,末將謹遵告誡.”

“不用這麼嚴肅,年輕人有些氣盛很正常,此事就這麼定了吧.”

曹義滿臉輕鬆的笑了笑,然後就轉身離去。

“末將恭送曹總兵.”

議事廳內的眾都司武官,看著曹義離去的背影,紛紛抱拳行禮。

可相比較曹義的輕鬆,李達臉色依舊充斥著一份凝重,他在心裡面暗中盤算著,要不要下令讓張祺、吳榮等人,率領自己麾下的衛所兵馬,前往邊堡提前部署支援。

但這樣做的話,相當於對曹義的話語陽奉陰違,哪怕對方再如何欣賞自己,估計都無法接受“兩面三刀”的部將。

此刻,李達陷入了兩難的抉擇!另外一邊,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州寶船廠,伴隨著落日餘暉,沈憶宸坐在昏暗的書房中,同樣面臨一道無比艱難的選擇題。

就在沈憶宸與卞和說出內心擔憂後沒幾日,他就收到了成國公朱勇,派人快馬加鞭從京師送來的絕密軍情,內容詳細敘述了這段時間瓦刺大軍的動向。

相比較遼東才發現蒙古大汗脫脫不花率領的東路兵馬,西路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以及進攻重點中路的主力部隊,早就被宣府大同的守軍發現,並且上報朝廷。

九邊重鎮出現蒙古兵馬,其實並不是一件稀奇事情。

自從正統十二年初瓦刺部統一蒙古三部後,戰線就大大向前壓進,甚至站在城牆上就能望見蒙古的偵查遊騎。

否則也不會在正統十二年,朱祁鎮命楊洪掛鎮朔將軍印,擔任總兵官坐鎮宣府,就是為了防備瓦刺部的進攻。

不過這一次邊境守軍斥候,從瓦刺部準備牛羊口糧數量,還是敏銳的發現了不同端倪。

數量之多、裝備之精良,不像是以往那種試探性騷擾的架勢,更像大戰來臨前的戰爭準備!八百里加急的軍情奏報,把斥候探查到的情報資訊呈遞掉了朱祁鎮的御案上,同時勳戚、兵部、五軍都督府大臣們齊聚一堂,開始商議對策。

與後世明朝毫無準備,倉促迎戰的印象不同。

當發現蒙古瓦刺準備來真的進攻九邊重鎮,大明實際上開始了戰爭動員,並且排兵佈陣做了很多應對措施。

首先派出了西寧侯宋瑛總督大同兵馬,平鄉伯陳懷、駙馬都尉井源為左右副將,率領一部分京營前往大同、宣府協防,做好了戰前準備。

另外還緊急派出太監擔任朝廷特使,賞賜大同、宣府、甘州、遼東等地士兵每人一兩銀錢。

同時緊急發動邊民收割糧食牧草,實施堅壁清野政策,不給瓦刺大軍提供任何可能的補給。

只可惜時也運也命也,戰前小細節是拉滿了,架不住仗打的稀爛,再怎麼準備都成了無用功……“宸哥,你還在為公爺的家書煩惱嗎?”

站在門口守衛的阿牛,見到太陽都已經西下,沈憶宸卻依舊沒有點燈,整個人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他就意識到肯定心中有事。

“嗯.”

沈憶宸應了一聲,沒有多言。

“那要不要我叫卞先生過來?”

阿牛試探性問了一句,隨著沈憶宸地位越來越高,接觸的事情越來越重要,他很多時候已經搭不上話了。

“嗯.”

依舊是簡短的回應。

沈憶宸之所以如此為難,並不在於蒙古瓦刺部的進攻,畢竟這早就有了充足的心裡準備。

而是在於自己應該怎麼做,又用何種手段卻介入這場國運之戰。

更重要的是,沈憶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