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遼東攻勢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載難逢的戰機!“東主,你最近時常站在船頭沉思,可有心事?”
卞和從身後靠了過來,這幾年朝夕相處讓他很瞭解沈憶宸的習慣,肯定是有棘手的難題,他才會出現這種狀態。
“卞先生,你看遠處那大片的烏雲,是不是有種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風雨是指南疆,還是北境?”
很多時候默契就是這麼形成的,哪怕沈憶宸沒有明說,僅是這麼輕輕一點,卞和就大概猜測到了原因。
“南疆有可能成為後患,而北境是當務之急.”
沈憶宸與朝廷文官集團不同,他從始至終就反對什麼王道教化,更認同大明王朝的改土歸流國策,必須保持對西南土司的征討跟同化。
特別像是麓川這種接受過中原文化的洗禮,不同於一般未開化的番邦文明,簡直就跟千年前的高句麗無異。
如果放任它侵佔雲南布政司,吞併緬甸宣撫司,麓川就會成為第二個安南,甚至超越安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隋唐二朝,正是看到了高句麗的潛力跟危害,才會歷經六代帝王不死不休,硬生生把一個成長中的封建帝國文明給亡國滅種。
明英宗再拉垮,好歹接受過完整的帝王教育,他會不明白以史為鑑這種基本道理?不過麓川想要成長起來,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太師也先卻已經統一蒙古諸部,對著中原大地虎視眈眈。
“東主,你是擔憂朝廷調遣寧陽侯陳懋平叛,致使九邊重鎮防務空虛?”
“嗯,陛下操之過急了.”
沈憶宸點了點頭,性急這點可能是朱祁鎮骨子裡面的性格缺陷,他面對任何軍國大事,總想著在短時間內快速搞定,從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危害。
歷史上準備僅二日便親征蒙古,就是朱祁鎮浮躁的最好體現。
沈憶宸敢直言“批評”皇帝,卞和可不敢,只能從其他地方往好處說。
“東主,九邊有重兵把守,俱是驍勇善戰之輩。
另外還有楊總兵等名將坐鎮,再加上京營兵馬有二十萬之多,數日內便可支援到前線,蒙古韃虜佔不到便宜.”
理論上來說,為了防備應對北方蒙古這個心腹大患,明朝沿著九邊加京營佈置了數十萬軍隊,防守應該是不成任何問題。
可偏偏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意外,就在沈憶宸跟卞和討論的時候,北方戰事已經發生了!遼東都司衙門,都指揮使李純緊急召集都司將領議事,因為就在半日前,邊堡守軍發現了大規模蒙古騎兵的蹤跡,判斷他們這番動作,很有可能對遼東發起進攻。
要知道自從正統十二年,瓦刺部威逼朝鮮,降伏女真三部後,整個遼東都司就處於蒙古大軍的包圍下,曾經的戰略優勢丟失殆盡。
攻守之勢異也,李純怎能不重視?等到遼東都司將領到齊,李純開口發話道:“相比諸位已經得知這次議事內容,對於蒙古大軍在邊境集結,你們有何看法?”
“末將認為是虛張聲勢,不足為懼.”
遼東都指揮使同知魏平正,首先站了出來滿臉不屑的說出自己看法。
“說說為何.”
“現在遼東正處於雪化開春之際,道路泥濘行走困難,加之寒冬過去戰馬掉膘厲害,耐力負重均不是最好狀態,強行驅使作戰會死亡率奇高.”
“蒙古韃虜向來愛馬如命,戰馬也是他們的立身之本,怎會選擇在這種時機進攻?”
客觀而言,魏平正說的很有道理,春季從來都不是遊牧民族開戰的最好時機,他們一般會選擇秋高馬肥之際,組織對中原王朝的大規模進攻。
李純聽完後下意識點了點頭,不過還是朝著在場眾人問道:“誰有不同見解?”
“末將斗膽,認為蒙古韃虜不是虛張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