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驚喜交加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能輕易斷定為犯上之舉,還請太后海涵!”
不僅僅是于謙站了出來,禮部侍郎錢習禮,同樣毫不猶豫的幫沈憶宸站臺。
座師身份,天然與門生繫結在了一起,以往錢習禮無心仕途更不想屈尊討好王振,多次上疏皇帝乞骸骨。
現如今遭逢多事之秋,致仕回鄉已然不可能。
那麼在其位當謀其政,自己學生一定要保下來,謀逆犯上這樁罪名坐實沒人背的起!錢習禮的話音落下,閣臣高穀緊接著出列道:“臣贊同少司馬跟少宗伯所言.”
“常言道事緩從恆,事急從權。
沈提督從福建千里北上,聽聞陛下戰事不利,急切之下有些許逾矩可以理解,不應過於苛責.”
兵部、禮部、內閣三方大佬站出來力挺沈憶宸,這下讓很多觀望的朝臣們,終於有了底氣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臣附議中堂所言,還請太后多多見諒.”
“臣同樣相信沈提督!”
望著殿下朝臣紛紛出列表態,並且像于謙還用了“慎言”這種帶著些許不敬的詞語,珠簾背後的孫太后臉色可謂是鐵青。
想當年太皇太后張氏攝政時期,滿朝文武勳戚在她面前無一不是畢恭畢敬,輪到哀家垂簾聽政,就看著好欺負嗎?孫太后這點想法還真沒錯,殿內文武大臣的心中,她確實是看著比較好欺負……太皇太后張氏輔佐幼主繼位,攝政期間長袖善舞,重用賢臣軍國大事處理的井井有條。
更為重要一點,朝中宦官、文官、勳戚武將三方勢力,被巧妙的壓制在了一個平衡點,互相制衡互相監督沒有任何一家獨大。
皇太后孫氏沒有任何朝政經驗,唯一知名點的事例,是擠掉明宣宗元配胡皇后上位。
明朝這群在太禮儀事件之前,連皇帝都不怎麼鳥的大臣們,怎麼可能服氣一介女流之輩?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皇太后終究差了點意思。
與孫太后一同面色鐵青的,還有閹黨成員奈亨、王佑等人。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沈憶宸無召領軍赴京,這種堪稱實錘的“謀逆”舉動,現卻在朝臣嘴中變成了忠君愛國事急從權。
塞外傳來的軍情,不過是恭順侯吳克忠部遭遇不測,不知道的還以為皇帝率領的親征軍大敗,需要哪門子的事急從權?閹黨幾人互相對視了下,明白這種機會下要是做不到趁他病,要他病,那沈憶宸日後在朝中就真的無法無天了。
於是乎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站了出來,面無表情的說道:“陛下安危乃天子親軍職責,沈提督是不是有些越權了?”
有了馬順帶頭,戶部侍郎奈亨立馬接話道:“緹帥所言甚是,沈提督僅有提督福建兵馬許可權,何時能在京師腹地私自調兵?”
“沒錯,漠北戰事些許小敗不影響到大局,陛下率領數十萬親征軍將士蕩平韃虜指日可待,何需沈提督千里迢迢從福建奔赴京師勤王?”
都御使王文,更是出列補充了一句。
無論沈憶宸找到多少理由,程式上的不正義始終沒有辦法繞過去。
黑的說不成白的,無召赴京看你怎麼圓!閹黨成員站出來質問,讓華蓋殿一時間陷入沉默。
皇太后孫氏可以不給面子,閹黨很多朝臣卻不敢得罪。
原因很簡單,等到明英宗朱祁鎮班師回朝,孫太后就得回到後宮中頤養天年,對朝政大事沒有絲毫的影響力。
相反王振要是回來了,以他睚眥必報性格,如日中天的權勢,不是每個人都有沈憶宸的實力跟背景,可以做到安然無恙。
就在這一片寂靜中,沈憶宸卻突然撲哧一笑,嘴角浮現出一抹輕蔑。
“殿前失儀,沈提督你這是在藐視太后嗎?”
都御使本就掌管監督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