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王振背鍋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從張氏崩後,皇太后孫氏無論手段、權謀、定力皆差了一大截,就是個普通的後宮女子。
加之明英宗已經長大親政,自然就沒有她干涉朝政的機會,很多官員都忘記了宮中還有這麼一尊大神的存在。
“臣恭迎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見到皇太后孫氏滿臉怒容的踏入奉天殿,郕王朱祁鈺也趕緊行禮道:“兒臣拜見母后.”
皇太后孫氏並不是郕王朱祁鈺的嫡母,不過朱祁鈺的生母吳氏,僅僅是個宮女出身對孫氏造不成什麼威脅,反而讓這對名義上的母子關係還不錯。
面對郕王朱祁鈺,皇太后孫氏臉上怒容稍微退卻了些,朝著他點頭說道:“郕王平身吧,諸位大臣也一同起身吧.”
“謝太后!”
看到殿內眾人起身站好,皇太后孫氏這才面若寒霜開口道:“哀家一介女流理應是不該參與朝政大事,可如今皇帝親征,郕王缺乏監國經驗,讓宵小之輩凌駕於朝廷之上,就不得不出面說兩句了.”
“古往今來,何時有過先斬後奏的道理,讓沈憶宸率領福建兵馬入京,萬一有不臣之心誰承擔起責任!”
皇太后孫氏早年間因為魯王之事,對沈憶宸的印象可謂是極差,甚至還藉助正旦朝會命婦拜見的時機,暗暗的點了一下陳青桐。
本來就埋下了一顆種子,再加上沈憶宸與王振交惡後,宮中太監宮女均是他的人,想要在皇太后孫氏耳邊說點壞話還不容易?於是乎在孫氏的人物畫像中,沈憶宸就是一個肆無忌憚、狂妄自大的佞臣,皇帝朱祁鎮被矇蔽了,才會恩隆這種宵小之輩。
今日在後宮之中,聽到小太監稟告說沈憶宸居然無召率軍入京,這下皇太后孫氏更是怒不可遏,再也顧不上什麼後宮不得干政的傳統,直接來到了奉天殿議事。
畢竟明朝有過太皇太后張氏攝政多年的先例,文武群臣們對於太后干政早就見怪不怪,只要不是特別過分,幾乎是聽之任之,更別說現在群龍無首的境地下。
沒人承擔的起責任,自然就沒人敢說話,看著殿內群臣皆是沉默不語,皇太后孫氏這才冷冷說道:“沈憶宸若是真心忠君愛國,那就讓福建兵馬駐紮在大沽口待命,令他孤身一人入貢覲見本宮!”
不得不說,雖然皇太后孫氏的政治手段,相比較太皇太后張氏,那簡直就跟孩童沒什麼區別。
但畢竟是常年呆在宮中,對於如何處理“權臣”,那還是得心應手的。
不管沈憶宸有沒有謀逆之心,當務之急是要讓他跟兵馬分隔開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統治者會時常讓封疆大吏回京述職,一方面是削弱跟地方的聯絡,另外一方面到了京師便好掌控。
“太后聖明,臣認為此舉甚好!”
工部尚書王佑當即表示了贊同,別說沈憶宸是個文臣,哪怕武將手中沒兵,也翻不起什麼風浪。
“臣附議!”
又是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表明自己態度。
確實這屬於兩全其美的辦法,否則讓沈憶宸領軍風險性太高。
“臣等附議!”
轉瞬間,殿內群臣紛紛表示贊同,哪怕對沈憶宸表示信任的錢習禮、高穀等人同樣如此。
“臣建議,讓於少司馬前去傳旨,行駛兵部職權!”
戶部侍郎奈亨趁機進言了一句,讓兵部侍郎于謙傳旨。
要知道閹黨目前兩個眼中釘,地方上是沈憶宸,朝廷中樞就是于謙。
正統十二年沒有把于謙給整死,一直被王振視為恥辱。
要不是東南、麓川、漠北三線同時面臨戰爭危機,不好在這種時候朝兵部主官下手,否則定然不會讓這個硬骨頭活到今日!現在讓這兩個眼中釘去碰一碰,不管沈憶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