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無數人質疑的工餉飯食。

事實證明,本官言出必行,沒有拖欠薄待過任何一名百姓!”

“今日大火造成的局面再難,能難得過本官初到山東那滿目蒼痍的場景?”

“一場大火燒不垮本官,更燒不掉諸位的民心所向。

整個張秋鎮成為廢墟,都能重建得起來,區區一個碼頭何足懼哉!”

沈憶宸一字一句堪稱斬釘截鐵,本來因為大火而消沉惶恐的百姓運軍們,眼神中重新燃起了鬥志。

沒錯,廢墟都能重建,區區碼頭又算得了什麼東西。

當初一窮二白,無衣無糧,狀元頭都做到了雙餉實發,讓黎民百姓吃飽穿暖,今日條件又不知比當初好到哪裡去了。

“狀元公一言九鼎,咱們沒什麼好擔心的!”

“燒了再建就是,有狀元公主導何事不成?”

“大夥兒放心吧,狀元公不會撒手拋棄我們的!”

各種豪邁聲音不斷從人群中響起,一掃之前意志消沉的陰霾。

這就是以行踐言帶來的民心所向,哪怕河工物料被燒這種嚴重事故,只要沈憶宸振臂高呼,就能應者雲集!安撫完民心之後,沈憶宸回到了駐地居所,臉上的表情卻並沒有之前那般輕鬆。

救火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同步統計損失,銀錢米糧損失還在其次,主要是河工大料被焚燬十之八九。

要知道相比較束水攻沙的可控水勢,夏季暴雨來臨的兇猛洪水,才是對河堤真正的挑戰。

完成蓄清刷黃的步驟後,依舊要大規模的加固河堤迎接汛期。

如今河工物料均被焚燬,單純的夯實河堤泥土,不建造配合的遙、縷、格、月四套堤壩,很難抵擋住汛期的水量。

而且河工大料這種東西,還不像糧食那般容易獲取,沈憶宸倉庫裡面存放的物料,已經是汪志道等江浙大鹽商,搜刮了數省之地的物資運輸過去。

想要再弄來這麼多的河工物料,籌集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書房內卞和、姜沛、伍東等人看著沈憶宸凝重表情,俱是低頭著大氣都不敢出。

特別是姜沛跟伍東,他們一人負責重建,一人負責安保,如今河工物料焚燬,他們難辭其咎。

“伍把總,找尋到失蹤的倉使跟看管差役了嗎?”

“回稟僉憲,卑職在倉庫廢墟中發現了十幾俱燒焦的屍骸,初步斷定他們應該就是倉使或者看管差役.”

葬生火海了?沈憶宸有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歷朝歷代倉儲人為縱火,大多是貪汙腐敗需要消滅罪證,一把火給燒了就能來個死無對證。

明朝這種“鬼見愁”似的稅收方式,倉庫物資更是一筆爛賬,中後期放火燒倉的事情屢見不鮮。

但是在張秋鎮,沈憶宸有著絕對的自信,各種入賬分配物資,一分一毫都能追查到位,自己更是每日對賬查賬,倉使跟差役們壓根就沒有貪墨的機會。

或者退一步說,自己雙餉實發,某種意義上就是在高薪養廉,大幅度的減少了地方官吏差役的貪腐動機。

“另外卑職還在廢墟中聞到了濃烈的火油氣味,人為縱火應該可以坐實了.”

“那能否追查到放火之人?”

“卑職無能,暫時沒有線索.”

說罷,伍東就跪地請罪,放在別的官員身上出現了這麼大的簍子,最少都得流放三千里。

不過沈憶宸並沒有苛責問罪,因為出現這種疏漏,很難歸咎到管理混亂或者昏庸無能上。

問題更多出在張秋鎮的流動人口,已經超過了地方官員治理的極限。

這段時間張秋鎮每日到來的流民,少則幾千人,多則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