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罪,然後調回京師。

要知道江浙地區大商賈願意運輸物料,看重的並不是朝廷的信用,而是沈憶宸個人的信用。

一旦他長時間不出面協調確認,就會引得人心惶惶流言蜚語四起。

正統十一年四月初六,魯王押送京師問罪途中,畏罪上吊自盡。

此事一出朝野動盪,想當年建文帝削藩引發眾怒,導火索就在有人告發湘王朱柏謀反。

於是乎湘王朱柏悲憤的用引火自焚方式抗爭,從而各地藩王感同身受,紛紛起兵對抗。

魯王朱肇輝的案例,自然不能與湘王朱柏相提並論,但他自盡身亡的行為,就必然會讓朝野內外浮想聯翩,導致各地藩王人心浮動。

明英宗朱祁鎮得知訊息後,第一反應同樣震驚無比,他怎麼也沒想到魯王朱肇輝會畏罪自盡。

為了平息輿論事態,朱祁鎮下令宗人府與三法司聯合徹查,必須要弄清楚整個事情的經過。

另外韓勇身為押送將領,要追究看管不力的罪責,當即被押送到刑部大獄進行審問。

……初夏時節的雨勢,相比較春雨綿綿,更加兇猛淋漓。

沈憶宸站在屋簷下,伴隨著電閃雷鳴,看著天空中傾瀉而下的大雨,心情就如同這天氣一樣的陰霾。

“卞先生,韓千總入獄半月有餘了吧.”

站在沈憶宸身後的卞和,聽到這聲突然的詢問,點了點頭應道:“十七天了.”

“我在想是不是要給公爺寫封信,讓他關照一下韓千總.”

“東主萬萬不可,此事必須徹底的撇乾淨關係,相信韓千總他也不願意你這樣做!”

卞和知道沈憶宸自從得知韓勇入獄的訊息後,一直心有不忍在思考著該如何營救。

但成大事者不能有婦人之仁,非常時期更需要保持距離,以防被有心人抓到把柄。

別說是韓勇入獄,就算判死,沈憶宸也不能有任何表示。

這就是政治鬥爭道路上,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聽著卞和的話語,沈憶宸重重吐出一口胸中的鬱結之氣。

雖然很多時候都在告誡著自己慈不掌兵,善不當官。

但真正面對這種可能犧牲自己人的場景,沈憶宸還是沒有那種鐵石心腸。

就在此時,一名身穿蓑衣的差役,冒著大雨急步來到沈憶宸的跟前稟告道:“僉憲大事不好,東阿縣沙灣決口了!”

差役的稟告,讓沈憶宸跟卞和俱是心神一驚,要知道現在已經進入到夏季汛期,河水雨量相比較初來山東之時暴漲。

如果此時河堤決口的話,想要堵住決口的難度要難上數倍不止。

更重要是河工大料被焚燬後,哪怕後續讓商家從各地運輸補充,張秋鎮倉儲庫存,也始終處於一種極低的狀態。

簡單點說,就是想要堵上決口的物料都不夠!“何時決口的,又為何會決口!”

沈憶宸趕忙追問了起來,山東境內這數百里河堤,從正月裡就開始加固,還經受住了束水攻沙的考驗。

怎麼會在這種時候突然決堤?要知道現在雖然水勢雨量暴漲,但依舊沒到夏季最大洪峰的時刻。

如果連這種場面都撐不住,接下來又會出現怎樣的場景,全線潰堤嗎?“昨夜突然堤壩崩塌,陳主簿已經連夜趕往現場,決口原因暫未查明,可能與沙灣土質有關係.”

聽到這些回答,沈憶宸沒有再繼續多問。

這種緊急事件小小差役,知道的東西也有限,想要弄清楚具體原因,還得親自前往決口現場。

“蒼火頭備馬,本官要即刻趕往東阿縣!”

“是,沈公子.”

蒼火頭明白事情緊急,就連蓑衣都沒來得及穿,就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