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最後饋贈(二合一) (第1/5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望著沈憶宸離去的背影,碼頭上數萬官員百姓,心中無不動情。
大明有史以來,從未有過官員離任,對著百姓說出這麼一番掏心掏肺的誠懇言語。
大多數誇誇其談,炫耀其功績,吹噓其仕途。
可沈憶宸卻句句不離蒼生萬民,始終以天下為己任,這可能就是山東大災之後,能逆轉乾坤的關鍵吧。
“讀書不為功名事,為解蒼生一份憂.”
洪英默默唸叨著沈憶宸的這一句話,不由感到動容。
以三元及第,六元魁首之功名,毅然遠赴山東賑災治水,沈憶宸確實做到了以行踐言!“老爺,僉憲已經走遠,河邊風雪大還是先回去吧.”
洪英身邊的一名老僕,輕聲提醒了他一句。
聽到老僕的提醒,洪英收回了感慨的心情,然後意氣風發的朝著山東布政司官員說道:“諸位同僚,僉憲已經奉命回京,吾等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日後勤政愛民奉公剋己.”
“不辜負沈僉憲的期望,不辜負百姓們的信任!”
當初洪英選擇依附沈憶宸舉報魯王謀逆,已經做好了辭官致仕的打算,甚至都上疏奏章到了朝廷。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受到魯王謀逆的牽連,巡撫張驥以及山東布政司半數官員俱被問罪。
這下山東布政司高層行政官緊缺,要是再同意洪英致仕,連個管事的人都沒有。
於是乎朝廷不僅沒有同意洪英致仕,反倒打算提拔他為山東巡撫,聖旨應該很快就會下發。
沈憶宸的赫赫政績加上升官之喜,重燃了洪英心中的熱血激情,他打算好好幹出一番成績!“下官謹遵藩臺教誨!”
山東地界文武官員,面對洪英的發言,齊聲拱手稱是。
畢竟張驥跟魯王的倒臺,意味著短時間內布政使一家獨大,更別說已經傳出訊息,洪英將繼任山東巡撫。
誰還敢像之前那般,把洪英這個架空上官不當回事?運河碼頭上官員們紛紛離去,可是山東當地的百姓們,並沒有散開,依舊遠眺著已經模糊不清的扁舟。
甚至有些路途遙遠,沒來得及趕到碼頭的百姓們,還在從四面八方不斷彙集到此。
於是出現了罕見的一幕,沈憶宸走了送行的民眾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來晚了沒有給僉憲送行,真是畢生遺憾!”
“狀元公怎走的如此匆忙,至少讓草民目送一程吧.”
“可能狀元公不想驚擾百姓,才選擇低調回京吧.”
“必然是這樣,山東治水這一年多,狀元公連最基本的儀仗都沒有,足以見證其親民.”
一聲聲嘆息跟遺憾,久久的迴盪在運河之上,這就是民心所向。
沙船上的沈憶宸,同樣站在船頭注視著碼頭送行民眾,心中情緒無比複雜。
一方面是歸家心切,畢竟出鎮一年多沒有見到母親跟妻子,那股思念之情愈演愈烈。
另外一方面是不捨跟不放心,山東地界的百姓們,在自己走後又是否能維持著安定的生活,又會不會出現在一個殘害萬民的魯王?沒有人知道答案,或者說不願意相信那個會出現的答案。
想要改變這一切,就得顛覆大明的政局!就如同當年北上趕考一樣,小小沙船沿著運河一路前行,首先經過了濟寧,再過泰安,很快就來到山東聊城境內,這裡有著大明最重要的鈔關——臨清關。
早在半個月之前,這裡還是由韓斌率領泰安衛軍士控制,隨著沈憶宸接到了召令回京的聖旨,就轉交給了戶部下屬山東道主事。
還沒有到臨清關口,本來還算通暢的運河水道,一下變得擁堵起來。
很多運糧北上的漕船,以及江南商賈的運船,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