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爵的嫡長子張忠摔成殘疾,已然承擔不起家族重任,於是轉而培養庶長子張懋。

可惜沒有從小悉心教導,又有幾人能像沈憶宸這般自學成才?這點就如同明末崇禎,半路上撿了一個皇位,沒有經歷過正統的皇家教育,權勢平衡上面搞的一塌糊塗,最終身死煤山的歪脖子樹。

後代不堪大任,才是英國公張輔羨慕的根源。

“英國公,客氣.”

成國公朱勇拱手回禮,可眼角間那麼笑意是掩蓋不住的。

他高興的不僅僅是今日沈憶宸,能在皇帝跟文武百官面前展現自己才華。

更重要是這副堪輿圖,還暗示著沈憶宸在武功方面的極佳天賦,來日如若真與蒙古鐵騎征戰塞北,自己便不用擔心沈憶宸無武人驍勇之志!可相比較大明皇帝與滿朝文武的讚歎,當瓦刺使臣看到沈憶宸繪製的這張大明堪輿圖後,臉上瞬間變得慘白起來,甚至眼神中都流露出一股恐懼。

原因無他,就是在這張大明堪輿圖中,把整個漠北蒙古的疆土都包含了進來,並且在標註了蒙古諸部的王庭大概位置!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大明已經掌控了蒙古諸部的動向,莫非也先太師的計劃,盡在沈憶宸掌控之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道理,不僅僅是大明文武群臣懂,瓦刺有識之士同樣懂。

此等隱患如果不早日防備,日後必然會喪失先機!沈憶宸並不知道瓦刺使臣心想,如果知道的話,估計他就不會按照後世史學家參考復原的資料,把蒙古諸部王庭給標註在大明堪輿圖上,更不會給瓦刺使臣看到。

不過這些東西要較真起來,作用並不是很大。

因為這僅僅是一副大概的高比例尺地圖,遠遠達不到實戰的需求,更別說還要解決導航跟道路的問題。

漢朝著名將軍李廣,便是在征討匈奴的路程中迷路,獲得李廣難封這個著名詞語。

想要在萬里草原封狼居胥,靠的不是這副堪輿圖,而是大明國力!堪輿圖展示一圈後,禮儀官把它呈放在御案之上,可朱祁鎮卻並沒有返回御座,而是看著沈憶宸,眼神蘊含著深意。

“沈愛卿以治水之功獲得封賞,這才過去幾日便又立下了著書之功,朕都不知道該如何嘉獎了.”

朱祁鎮說的是一句真心話,沈憶宸才年僅弱冠,已然身穿麒麟賜服,尊為翰林侍讀學士。

並且在不久之後,便要正式擔任經筵講官,成為帝王師!雖然沈憶宸並沒有到很多權臣那種,封無可封的地步,但以他這個年紀而言,朱祁鎮真不知道還能給他什麼嘉獎。

封官?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升遷官職,便是學士一職,沒有前銜。

不過一般只有閣臣跟翰林掌院,才會晉升學士品階。

總不可能讓沈憶宸升任閣臣,或者翰林掌院學士吧?既然實職不能升,那麼就只能從虛銜上面想辦法,翰林院專用馬甲詹事府,恰好有個正五品的左春坊大學士一職,可以成為沈憶宸的加銜。

歷史上明孝宗任期的弘治十五年,未來的內閣首輔楊延和,便是依託修成《大明會典》,從左春坊中允破格提升為左春坊大學士。

沒想到這一幕,將要提前幾十年上演。

“臣深受皇恩,不敢居功領賞.”

沈憶宸聽到皇帝朱祁鎮的話語後,立馬謙虛推遲起來。

這次並不是做做樣子,他很清楚自己已經風頭無兩,再繼續嘉獎會過猶不及。

“朕身為大明天子,豈能有功不賞?”

換做是別的小功勞,朱祁鎮恐怕就順著這話給出的臺階下去了。

但著書立言乃不朽之功,並且還是沈憶宸憑藉一己之力修成《寰宇通志》,這要是不論功行賞,外界會有更大的質疑跟非議。

“王愛卿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