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佈局遼東(二合一) (第3/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有明確“首輔”的說法,可潛規則誰主持內閣議會,誰就是事實上的內閣首輔。
曾經這個人是楊榮,後來楊士奇接任,再後來成為了楊溥。
到了今日,馬愉這套正統朝第二代內閣班子,終於登上了“首輔”之位。
“諸位同僚今日齊聚文淵閣,所為何事相信諸位心中都很清楚.”
“本閣部就長話短說,陛下已經下旨升任原翰林修撰沈憶宸,擔任翰林侍讀學士一職,意味著擁有成為經筵講官的資格.”
“可沈侍讀學士畢竟年少,有違當年楊士奇楊元輔定下的,經筵講官必得問學貫通,言行端正,老成厚重,識達大體者等等條件.”
“所以這次推舉翰林講官,還需諸位同僚慎重考量,然後再做出決斷.”
明朝能當官的幾乎都是人精,能踏入閣部重臣的位置,政商自然不必多說。
馬愉的這番言語一出來,相當於告訴眾人,他不支援沈憶宸擔任經筵講官,現在想看看到底誰支援,誰反對!另外這番話語,放在王直、錢習禮這些非“三楊”挑選的大臣耳中,就更為感到震驚了。
要知道馬愉可是沈憶宸會試的座師,雙方有著門生約定。
按照明朝的座師制度,馬愉跟沈憶宸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座師會不留餘力的扶植自己門生上位。
可現在局勢卻完全相反,馬愉在阻攔沈憶宸擔任經筵講官,這兩人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望著眾人皆不言語,馬愉只好看向了閣臣陳循。
陳循正統九年入文淵閣參預機務,滿打滿算才當了兩年多閣臣。
這也是“三楊”之後內閣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屬實挑選的文官後備力量太過年輕,資歷聲望皆拉垮。
就這別說是對抗王振,就連閣部之爭都戰不過六部元老。
好比託孤五大臣胡濙要是擺起資歷來,上至馬愉,下至最晚正統十年才入閣的高穀,通通都是後進小輩。
另外陳循這個閣臣,可以說是明朝最沒有存在感的內閣首輔之一。
他在土木堡之變後,因入閣時間排在前面的曹鼐殉國,接任為大明內閣首輔。
可偏偏既生瑜,何生亮,陳循遇到了大明歷史上最為璀璨的名臣——于謙。
整個首輔生涯,完全被于謙的光芒給掩蓋,八年內閣首輔任期差點查無此人。
最為誇張的是,據《明史·于謙傳》記載。
明代宗朱祁鈺想要廢掉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於是分別兩次賄賂陳循,以換取他的支援。
這兩次賄賂的數目,一次為白銀一百兩,另一次為黃金五十兩。
說句難聽點的話,這點錢去賄賂大明內閣首輔,簡直不能稱之為賄賂,而是侮辱!換做是更後面的嚴嵩等內閣首輔,你他孃的連門都不配進。
由此可見,陳循這個內閣首輔,混的有多麼隱形。
不過沒存在感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相比較曹鼐這樣剛硬的閣臣,更加的好操控。
馬愉此刻很需要陳循來幫助自己站臺。
“馬元輔深謀遠慮,經筵講官一職茲事體大,確實需慎重推舉.”
陳循看似贊同馬愉的建議,實則是打了個太極。
沒存在感不代表沒能力,事實上陳循乃永樂十三年狀元及第,怎麼可能是泛泛之輩?沈憶宸如今可謂是深得帝心,並且三元及第,六元魁首的功名擺在那,除非是自己各種花式作死,否則入閣是擋不住的,無非就是時間早晚而已。
擋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擋人仕途同樣如此。
陳循與沈憶宸並無任何交惡,他自然不願意去得罪對方,給自己憑空增添一個仇家。
可就是陳循話剛說完,曹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