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從詹事府掛職升遷,最終以詹事府最高長官詹事的官位入閣。

但這條路線,相比較正統的翰林院升遷入閣路線,明顯就要稍遜一籌,虛職終究無法跟實職對抗。

馬愉聯合翰林院的部推,就是更好的青雲之路!明朝官員升遷除了吏部評選外,到了中高層級別將改變為共同推選,就連皇帝都不能“一言堂”。

準確來說,各部中層官員,由部內自己部推,後來擴充套件到了翰林院以及九卿。

再往上的二三品官員,則由吏部連同三品以上官員廷推,決定其任職的人選。

廷推結果往往由內閣大學士跟各部尚書主導,皇帝基本上很難進行干涉。

當然也有少部分是奉特旨空降的,可這樣的官員會被文武百官瞧不起,很難開展工作。

例如嘉靖朝的內閣首輔張璁,沒經過廷推導致四進四出內閣,始終無法得到下屬的尊重。

正統朝時期的閣臣,像馬愉、曹鼐、陳循等人,其實身上都加著翰林院學士的官銜,他們依然有著內部舉薦權,只是不在翰林院坐堂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馬愉敢拿翰林院官職來當做籌碼,他們掌控著實實在在的決定權!聽完皇帝的講述,正常人都會選擇內閣舉薦。

雖然侍讀學士跟詹事府左春坊諭德,同為從五品官階,但兩者含金量可遠遠不同。

就連皇帝朱祁鎮都是這樣認為,等待著沈憶宸說出翰林院的答案,然後作為治水功成的嘉獎。

可等了許久,朱祁鎮都沒有等到沈憶宸的回答,這讓他不由納悶起來,如此明顯的優劣抉擇,還需要考慮嗎?站在一旁的成敬,看著沈憶宸久不作聲,同樣內心裡面有些著急。

前面還暗暗稱讚沈憶宸行事沉穩,不恃寵而驕。

難道現在他不滿足於內閣推選,想要更豐厚的嘉獎嗎?別看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僅僅比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中允高出一階,但地位權勢帶來的提升,可謂天壤之別!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以從五品的官位入閣!從五品官入閣,代表著翰林院官銜的含金量,其他六部九卿望塵莫及。

沈憶宸身為狀元及第,理應知道其中差別,還有何好猶豫的!“沈愛卿為何不說話,是對朕的嘉獎不滿意嗎?”

朱祁鎮淡淡問了一句,沈憶宸思考的太久,讓他感受到一種淡淡的貪心。

皇帝賞賜給你高高興興收下,才是皆大歡喜的局面,相反真的得寸進尺去主動索取,那結果將完全不同。

“臣無比感激陛下厚愛,可臣想要的並不是嘉獎.”

說罷,沈憶宸抬起頭來,冒著君前失禮的風險,直視著高高在上的皇帝。

“那你想要什麼?”

朱祁鎮沒有計較沈憶宸的舉動,相反他目光如炬的對視著。

經歷過這一年多“聯手”王振對朝堂大臣的壓制,朱祁鎮已然不是曾經的那個少年天子,無需在這些小節上去找尋屬於皇帝的尊貴。

“臣想以功抵罪!”

以功抵罪這四個字出來,朱祁鎮臉上露出一絲迷惑的神情。

沈憶宸出鎮山東治水,行事張揚遭受過許多彈劾,想要深究起來罪名也確實不小。

可從頭到尾,自己並沒有表現出追究的意思,他有必要謹小慎微到這地步嗎?如果沈憶宸真的這麼害怕,就不會去做那些肆無忌憚的事情了。

相比較朱祁鎮的疑惑,站在旁邊的成敬,一張臉色瞬間慘白起來。

當初肩負皇命調查魯王之事,最終結果如何,其實成敬跟沈憶宸心知肚明。

能讓沈憶宸在這種場合下,說出以功抵罪的話語,成敬想來想去,只有魯王之事才有這般嚴重。

沈憶宸難道會天真到認為,靠著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