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 韃靼稱臣 (二合一) (第2/4頁)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寵全文免費閱讀 無限迴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慘的。
特別在宋朝之後,中原王朝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沒有了“孃家”作為倚靠,和親就徹底淪為了弱者的供奉,女子也不可能擁有權勢跟地位。
所以在卞和的眼中,也先把自己妹妹許配給太上皇,反倒是朱祁鎮吃了大虧,藩邦女子也配成為大明高貴的嬪妃?如果有了皇家血脈,那麻煩就更大了。
“一個女人就能造成大明隱患,那大明也太脆弱了一點.”
沈憶宸笑著回了一句,不管大明不和親的政策是基於何種原因,他無比堅定的認同這一點。
國運,不應該承擔在一個女人的肩膀上,更不應該怪罪於女人跟孩子。
“卞先生,幫我通知一下李達他們,回京前還有些事情要交代.”
皇命不可違,與韃靼部的和議他必然無法親自參與,只能託付給李達等人。
另外來年遼東可能的危機,還得早早做好準備,瓦剌始終是個心腹大患。
“是,東主.”
卞和拱手走出了書房。
沈憶宸這邊做著回京的準備,京師那邊卻是風起雲湧,朝中勢力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
瓦刺退兵局勢穩定下來後,楊鴻澤、賀平彥、商輅三人正式透過廷推,入閣參預機務有了閣臣身份,意味著內閣完成了新老交替的使命。
同時楊鴻澤等人雖然沒有加封殿閣大學士頭銜,但是在朝中以胡濙為首的文官集團運作下,還是升任了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跟太常寺少卿職位,有了身穿緋袍的資格。
否則一名青袍官員出現在大明權力中樞內閣,畫面著實顯得有些迥異。
相比較楊鴻澤五寺實權職位,商輅僅僅加封了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虛銜,並且在內閣排名中也屈居末席。
另外蕭彝由於在轉運通州倉儲中的優異表現,獲得了皇帝跟朝臣的一致認可,並且還得到了于謙的大力賞識,坐穩了戶部郎中的位置。
甚至有傳言只待蕭彝資歷跟上去,下一任戶部侍郎之位非他莫屬。
這對於一名二甲進士而言,毫無疑問是走活了另外一條道路,否則在翰林院論資排輩熬入閣機會,可能等上幾十年都一定能入閣拜相。
不過真正改變格局的,還是文官集團的再度崛起!想當初王振權傾朝野期間,文官集團處於全面的打壓之下,再加上內閣三楊一度勢大,壓制了六部九卿,閣部之間隱約還有著權力鬥爭。
現如今宦官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哪怕得到了皇帝信任的金英、成敬等人,都得小心翼翼的做人,以免重蹈王振的覆轍。
而排在更後面的曹吉祥等太監,此刻還沒有獲得奪門之變帶來的復辟功勞,距離一代權閹還有著很遙遠的距離。
勳戚那就更不用說了,黔國公遠鎮雲南,魏國公鎮守南京,英國公戰死土木堡,成國公問罪奪爵。
偌大一個京師,連個撐場面的大明國公都找不出來,三駕馬車的勢力平衡徹底被打破。
相反文官集團這邊,前任比較強勢的首輔曹鼐戰死,繼任者陳循資歷聲望遠遠不足,連曾經被視為軟弱不堪的吏部尚書王直都壓不住,更別說後面還有五朝元老禮部尚書胡濙。
現在內閣中還加入了楊鴻澤、賀平彥等人,更是改變了閣部之間的實力對比,從而實現了六部徹底領銜,禮部尚書胡濙成為了朝堂上的“無冕之王”。
文官集團的崛起,表面上是暫時掌控了話語權,深層次上已經開始不知不覺的開始壓制武將勳戚。
比如最重要的五軍都督府職權,已經劃分到了兵部管轄,並且內部開始批判這些年的對外戰事。
王振領銜的麓川之戰跟明英宗御駕北伐,毫無疑問成為了批判的主要物件,國防政策全面轉為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