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沈督憲班師回朝!”

望著一步步朝自己走過來的沈憶宸,成國公朱勇神情堅定拱手朝他道賀。

這要是換作半年之前,滿朝文武恐怕沒幾個人,能擔得起成國公這樣的排場跟恭賀。

今天他動用了自己所有人脈跟關係,就是為了告訴世人,沈憶宸不是什麼毫無背景的官場新丁,更不是可以任人欺辱的孤家寡人。

論關係、論地位、論背景、論勢力,沈憶宸不輸於人!如果有不服的,可以來硬碰硬試試,看看到底誰能笑到最後。

選擇捲入皇權站隊,就得站的立場分明,死最快的往往是那些騎牆派。

“恭賀沈督憲班師回朝!”

成國公朱勇身後的勳戚大臣,同樣朝著沈憶宸拱手致意。

這一幕的出現,著實有些出乎沈憶宸的意料,他稍微愣了一下神後,趕忙拱手回禮道:“諸位如此隆重,下官真是愧不敢當.”

“沈督憲與武清伯解遼東之圍,匡扶我大明江山社稷,自當得起此番禮遇!”

于謙站出來神情激昂的回了一句。

他會來到安定門迎接沈憶宸,認真來說跟成國公的身份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出於公心大義,慶賀對方得勝班師回朝。

京師守衛戰的成功,還能說是眾人齊心協力的成果,遼東危機從始至終是沈憶宸一人力諫,才會改變戰略方針派軍馳援。

如果再晚上哪怕一天,可能現在遼東已經淪陷於韃虜之手,寒冷冬日想要反攻回來,無疑是痴人說夢。

到時候數萬將士,數十萬民眾,藩邦數百萬人口,盡在韃虜的淫威掌控之下。

人口資源將幫助他們早日恢復實力,再度形成對大明的巨大威脅。

牽一髮而動全身,遼東局勢走向決定大明跟蒙古之間的攻守之勢!“沈督憲毋需過謙,這是你應有的回報!”

閣臣高穀此時站了出來,朝沈憶宸意味深長的回了一句。

想當年在祭奠完楊溥之後,高穀向沈憶宸做出過承諾,要助他踏入殿閣。

如今沈憶宸執掌兵部,並且加封了殿閣大學士,卻距離內閣門檻還剩下最後第一步。

何時能跨過這一步?高穀以前不知道這個時間點,現在他知道了,就在今日。

沈憶宸做到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那麼自己就當信守承諾,助他權傾朝野!“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下官謝過諸位厚愛!”

沈憶宸沒有再繼續客套謙虛下去,他已經領悟到這群勳戚大臣出現在此地,不單單是為了迎接得勝之師回朝,更多是為了表明立場給自己站隊。

看來自己不在的這一個月時間裡面,朝堂皇權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兩代君王之間必須要有一個徹底失勢!昂首闊步從眾大臣身邊穿了過去,沈憶宸繼續朝著回府的方向走去。

道路兩旁的百姓跟將士們,見到他走了過來,很多人激動之下下意識想要簇擁過去。

“沈督憲回來了,聽說他在遼東大敗韃虜,保我大明安危!”

“何止在遼東大敗韃虜,土木堡就是沈督憲收攏潰兵,不然還得死多少人?”

“沒有沈督憲,可能京師都危矣.”

“是啊,還得靠沈督憲跟於尚書拯救時局!”

“沈督憲,小的是親征軍的,救命之恩莫不敢忘!”

無數將士百姓朝著沈憶宸歡呼、鼓掌、喝彩,熱情洶湧之下讓跟隨出征的福建衛所士兵們,不得不趕緊站立成兩道人牆,把沈憶宸緊緊的護在中間,來擋住這些激動的百姓們。

面對這般場景,沈憶宸也是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不時朝著兩旁的將士百姓躬身作揖。

同樣見到這一幕的高穀等人,心中有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