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在黑暗中延續著,無數蒙古士兵前仆後繼的衝向寧遠衛城,也先已經不在乎傷亡如何,他必須要在今夜拿下這座城池,然後再回頭應對追擊而來的明國主力兵馬。

望著密密麻麻攀附城牆的蒙古兒郎,也先臉上神情兇狠無比,完全沒有了以往那種勝券在握的從容感。

可能他萬萬沒有想到,當初錯誤高估明國皇帝叫門叩關的的作用,會產生如此之大的連鎖反應,乃至於為今日大軍困境埋下了隱患。

如果當初土木堡戰勝後直搗黃龍,恐怕大明京師已經改名換姓為元大都了!“阿剌知院,通知女真跟兀良哈首領,讓他們把部族戰兵全部壓上去!”

也先朝著身邊的阿剌知院指使了一句,這種強攻方式傷亡最是慘重,瓦刺部勇士的鮮血不能白白在這裡流乾。

“太師,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衛戰兵已經上去八成,再強迫他們全軍出擊,恐怕會心生間隙.”

阿剌知院語氣有些為難,也先捨不得自己的瓦刺部傷亡慘重,女真跟兀良哈也不是什麼傻子。

他們要是手中戰兵全部陣亡在了這裡,下一步就不是與蒙古人共享中原花花世界,而是轉身就會被吞併。

更何況這次蒙古本部撤退,全盤放棄僕從軍的舉動,已經讓懾於太師也先淫威的諸部頗有微詞。

強盛時期還能壓住他們,弱勢還這樣逼迫,恐怕會適得其反。

“脫脫不花的韃靼部呢,他們還在休整?”

也先稍微壓制了一下心中怒火,轉而問起了韃靼部的近況。

當今進攻明國京師西直門,脫脫不花率領韃靼部兵馬可謂是下了血本,就連專屬於大汗的怯薛軍都投了進去,結果硬生生被孫鏜率領的兵馬擋下,然後再被石亨率領的馳援部隊給打的倉皇退去。

這一戰,韃靼部的傷亡人數高達三萬!要知道韃靼部經歷十幾年的隱忍蟄伏,加上不斷兼併漠南一些小部落,以及掠奪遼東跟朝鮮人口,才讓自己控弦之士堪堪接近十萬。

西直門一戰直接損失三分之一,而且還以精銳為主,脫脫不花哪敢接下攻城這種硬茬。

說不定寧遠衛城還沒有攻下來,自己的汗帳就被也先給攻佔了。

遊牧民族千年歷史下來,從來都是講究強者為尊,誰的人馬多,誰的拳頭大,誰就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大汗這次出征只帶來六萬兵馬,如今有一萬多人命喪西直門,還有一萬多帶傷勉強跟隊,天寒地凍下能有一半最終活下來就不錯了.”

“寧遠衛城這攻城之戰想要讓他們出兵,恐怕不太現實.”

聽到阿剌知院的回答,也先瞬間感到一股無名之火冒了上來。

“韃靼部傷亡慘重,難道我瓦刺部就沒有傷亡嗎?”

“京師德勝門是我瓦刺主攻,其餘七門騷擾兵馬同樣是我瓦刺的兒郎們,再加上殿後的兩萬精騎,蒙古諸部誰敢說自己傷亡大過瓦刺?”

“有攻佔明國京師搶掠的機會,一個個爭先恐後。

現在需要他們來打硬仗攻城,又各種藉口不願出兵。

待到此次大戰結束之後,我也先定然要合併蒙古諸部,再無瓦刺、韃靼、兀良哈之分!”

很多問題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凸顯出現,太師也先除了沒有第一時間進攻京師,以及為了避免傷亡沒有強攻下大同、宣府兩座重鎮的戰略失誤外。

還有就是明面上的號令蒙古諸部,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統一。

沒有黃金家族的血脈、沒有大汗的頭銜、也先想要命令諸部始終欠缺著法統權力。

只有成為全蒙古的大汗,集中諸部的力量,才能與明國一較高下。

這就是此次戰爭,給予太師也先最大的教訓!面對太師也先的咆哮,阿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