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能力極限,朝廷文武百官也不可能允許出現一個閣部一體,加上掌軍的未來超級權臣。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沈憶宸如今在官海沉浮數年,早已不是當初的愣頭青,自己二十來歲出頭就想著要權傾朝野,確實為時尚早。

看著沈憶宸毫無“抵抗”的放下軍權,很多朝臣臉上都露出一抹深意的笑容。

這不僅僅是一名臣子的退讓那麼簡單,往大了說是兩位“君王”之間的交鋒。

太上皇還沒有回京,當今聖上就沒有招架之力,按照這趨勢下去看來很快這大明就得變天了。

論功行賞的事情完結,接下來朝會依舊按照正統朝時期的規矩,挑選出來幾本奏章議事。

不過相比較前面各方勢力相爭的重頭戲,後面奏章內容就有些不痛不癢,基本上主管官員奏答兩句後就算是過了。

不過到了最後階段,還有一封來自大同府的奏章要宣讀,這也是本次大朝會萬眾期待的事情,那就是該用如何與韃虜商議迎接太上皇朱祁鎮回京!“陛下,瓦刺使團已經抵達大同府,韃虜這次表明不收取任何贖金,無條件送還太上皇回京.”

“此乃先帝保佑,此乃我大明幸事!”

禮部尚書胡穎有些動容的說出這段話,身為先帝託孤五大臣之一,並且還是掌管禮法的主官。

哪怕拋開朝堂上各種權勢紛爭,單單論起能把戰敗的皇帝給迎接回來,確實是一件洗刷恥辱的事情。

畢竟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至死都沒能返回大宋都城汴京,大明沒有重蹈覆轍!千百年後史書上,不至於有無比屈辱的描述!“天佑大明,還請陛下儘快答覆瓦刺使團,迎接太上皇回京.”

內閣首輔陳循同樣出列贊同,迎接大明皇帝回京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六部已經搶先一步,內閣自然得表明態度。

“還請陛下迎接太上皇回京!”

剎那間滿朝文武紛紛躬身請命,距離勳戚大臣上次奏疏已經過去月餘,新君始終沒有給個明確答覆。

現在韃虜徹底放棄了談判要挾,這要還不把太上皇給接回京,簡直就是大明之恥!面對這群情激憤的場景,朱祁鈺把目光望向了沈憶宸,同時眼神中充斥著一種絕望。

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沈憶宸做不了什麼,無非就是抱著可笑的期盼罷了。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太上皇應當暫緩回京!”

伴隨著大殿內外不可置信的目光,沈憶宸終究還是站了出來反對。

歷史已經在自己的手中改變,如果明英宗朱祁鎮提前回京,那麼景泰帝朱祁鈺大機率無法守住皇位,下場會極其悲慘。

原因無他,封建社會“正統”二字無法撼動!為什麼歷史上朱祁鎮喪師辱國,並且在南宮囚禁七年之後,卻依然能夠輕鬆的奪門成功復辟?哪怕絕大多數沒有參與政變的大臣,包括于謙這種深受景泰帝朱祁鈺皇恩這些“心腹”,卻依舊選擇了擁護朱祁鎮復辟上位。

就在於他們心中的正統皇位繼承人,始終是朱祁鎮兩父子,而不是景泰帝朱祁鈺!早在先秦時期,就確認了嫡長子繼承製,數千年演變下來已經成為金規鐵律,甚至超越了祖宗之法不可變。

朱祁鈺是個庶子,沒有繼承明宣宗的法統,理論上土木堡之變後明朝最有資格即位的是襄憲王朱瞻墡,他才是明仁宗朱高熾的法統嫡子。

只是襄憲王朱瞻墡不喜權勢,並且就藩地方多年,拒絕了朝廷即位的要求,讓位於景泰帝朱祁鈺罷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景泰帝朱祁鈺要對孫太后那麼敬畏,原因就在於他的法統來源,必須是其嫡母孫太后所立。

後續為了增加自己的正統性,還讓大同參將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