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說.”

“沈憶宸是竊國之徒,萬萬不可親信,必須趁此時機拔除他的根基,否則日後必將成我大明之患!”

突然聽到孫太后把矛頭對準了沈憶宸,並且用詞還如此嚴重,朱祁鈺神情有些大驚失色。

“母后,沈憶宸為國為民,這次京師之圍跟遼東危機,堪稱有力挽狂瀾之功,怎會成為竊國之徒?”

聽著朱祁鈺的辯解,孫氏僅僅冷笑一聲回道:“皇帝,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沈憶宸當初無召領軍赴京,現在更是當眾阻攔太上皇回京,你覺得此人會真的忠心於皇帝嗎?”

“今日他能背叛太上皇,來日未必不能反叛你,天生反骨之人不可信!”

孫太后這句話,恰好說到了朱祁鈺心中的芥蒂,並且就連沈憶宸本人,早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發生。

對於皇帝而言,你一名臣子有過背叛的歷史,那麼忠誠必然會打上一個大大的疑問號。

誰真的敢徹底信任一名“貳臣”?但是朱祁鈺有一點好,那便是心胸勝過大部分的皇帝,哪怕他猜疑忌憚沈憶宸,卻不願以“莫須有”的猜測,就定下臣子背叛的罪名。

“母后,沈卿不是你想的那樣,其中定然有所誤會,兒臣相信他會成為一名治世之能臣.”

“你相信他?那哀家便再告訴你一件事情!”

說罷,孫太后喝退了屋內服侍的宮女太監,僅僅留下幾名心腹。

然後才開口說道:“皇帝,你還記得當初魯王之死嗎?”

“兒臣記得.”

魯王押送赴京途中畏罪自盡,可是在宗室裡面掀起了軒然大波,朱祁作擔任郕王期間再怎麼不問朝政,此事也不可能不知道。

“王振活著的時候,曾與哀家說過魯王之死跟沈憶宸有關係,那時候哀家是不信的,現在看來此子還真有這個膽子!”

什麼?聽到孫太后說出這句話,景泰帝朱祁鈺直接呆在了原地,完全不敢相信。

畢竟沈憶宸行為有些逾矩,性格有些張揚,都屬於年輕人氣盛能容忍的範圍之內。

換作其他勳戚世家子,達成沈憶宸的成就,恐怕比他還要不可一世。

但是謀害大明親王,這種事情實在有些駭人聽聞,朱祁鈺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沈憶宸會有這個膽子。

“母后,王振與沈憶宸不和天下皆知,兩次被迫出鎮地方皆與他有關,此事不可輕信.”

“但魯王還曾寫信求情於哀家,怎會在赴京途中畏罪自盡?”

“身為皇帝,很多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此子既然有心懷不軌之心,定然要給予嚴懲.”

“就算此事是個誣陷,也能給予沈憶宸威懾跟警告,讓他打消一些危險想法,恩威並施才是君王的御下之道!”

沒錯,很多時候君王哪怕恩寵某位臣子,也不能一味的倚重縱容,必須時不時敲打一下,讓對方明白誰才是天下的主宰。

孫太后畢竟是看著朱祁鈺長大的,深知他秉性和善有餘,威嚴不足。

乾脆藉助沈憶宸的事情,讓他知道怎麼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帝王。

朱祁鈺面露難色,道理何嘗不明白,但莫須有的事情他做不出來。

“皇帝既然不忍動手,那便以哀家的名義,把沈憶宸先行投入詔獄審問一番.”

“有則問罪,無則加勉!”

明朝大臣勳戚入獄,至正統朝開始就不是一件什麼稀奇的事情,包括現任的吏部尚書在內,起碼小半有過入獄問罪的經歷,王振掌權時期為了敲打不聽話的文官,更是達到了頂峰。

現在把沈憶宸下獄,無非是遵循正統朝的傳統罷了。

“母后,兒臣……”朱祁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