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用賄賂朝中大臣的手段,這騷操作著實是讓人大開眼界。

人善被人欺,對於皇帝而言同樣如此。

果然面對朱祁鈺的解釋,楊鴻澤絲毫不買賬的硬頂道:“昌平伯是馳援京師,可是當他趕到的時候,韃虜早已退兵。

所謂的追殺餘寇,戰功僅僅擒獲四十八人,斬首四百八十級.”

“如果此功能晉為侯爵,那武清候就應該稱之為武清公了!”

楊鴻澤不單單是攻擊了楊洪,順帶還把石亨給牽扯了進來,擺明話中有話。

當這段話出來,就不僅僅是楊洪臉色難看,景泰帝朱祁鈺都有些下不了臺。

他畢竟登記才幾個月,論功行賞這種大朝會更是第一次召開,結果萬萬沒想到朝臣會有人這麼不給面子。

只能說朱祁鈺面對皇兄回京的壓力,屬實是有些操之過急,期望靠著施恩籠絡人心。

楊洪在宣府拒絕了朱祁鎮的叫門,必然沒有辦法站隊在太上皇那邊,加之掌控了九邊重鎮的軍權,確實是最好拉攏的物件。

但很可惜,楊洪之子的黑點抹不掉,他戰功又遠不如石亨。

平常時期朝臣可能也就預設了,現在擁護太上皇回京的勢力越來越龐大,自然就會滋生事端。

“楊少卿言之有理,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土木堡馬營守將楊俊棄城潛逃之事,豈能當做沒有發生?”

此時一名翰林官站了出來,他跟楊鴻澤是同窗同年,現如今朝廷勢力格局大變,文官已然佔據著絕對上風,不用再慣著邊關武將。

土木堡之敗的責任,該清算就清算。

“沒錯,楊將軍封伯已然是皇恩浩蕩,封侯實屬德不配位!”

“陛下,還請三思.”

“陛下慎重!”

面對群臣反對,特別還說出“德不配位”這樣的話語,楊洪一張老臉通紅。

而景泰帝朱祁鈺同樣呆呆坐在龍椅上,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朱祁鈺這“無助”的表現,被殿內楊善等人看在眼中,臉上流露出一種嘲弄笑容。

“救時之君”不過如此,看來遠遠達不到掌控朝堂的地步。

看著這一幕場景,楊洪自知不能讓皇帝為難,更無法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加官晉爵。

就在他準備自行推辭的時候,又有一名年輕的朝臣站了出來,那一身緋袍異常顯眼。

“諸位,本官有不同意見,認為楊總兵擔得起昌平侯的爵位.”

沒錯,站出來力排眾議的人,正是沈憶宸!“沈侍郎,本官倒想聽聽看,你有何意見.”

緊跟其後的是賀平彥站了出來,他早上莫名被沈憶宸給壓了一頭,心中可謂是憋屈萬分。

現在沈憶宸又開始大放厥詞,賀平彥倒想看看此子能說出什麼花來。

“昌平侯雖然趕到京師之時韃虜已經退兵,戰功不過數百敵首。

可是諸位別忘記一件事情,那便是在追擊過程中,奪還被掠人畜數以萬計.”

“準確來說,是三萬六千一百二十七人,各類牲畜五萬餘頭。

我大明百姓性命勝過韃虜千倍萬倍,此功難道不足以封侯嗎?”

沈憶宸的話語斬釘截鐵,戰功不僅僅只有斬殺敵人,還有拯救自己的同胞。

三萬多人要是被韃虜給擄去漠北,最終能活下來的百不存一。

楊洪前有堅守宣府城池,不讓蒙古大軍越雷池一步,後又拯救萬千百姓,為何不能封侯?沈憶宸此話一出,瞬間就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確實以往軍功統計,只有斬殺敵軍首級,從未把奪回的大明百姓計算在內。

三萬多人的性命,豈能一言帶過?“身為大明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