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憶宸得知于謙關進去的這幾天,基本上是沒吃什麼苦,本人精神狀態也不錯。

畢竟擅離職守在明朝不是什麼重罪,最多不過革官而已。

對於于謙而言,十幾年巡撫生涯早就身心俱疲,這個官當不當都無所謂了。

但于謙所不知道的是,事情遠不止革官那麼簡單。

通政使李錫彈劾過後的幾天時間裡面,六科十三道的言官群體,就在王振跟王文的授意下,集體上疏彈劾于謙。

同時罪名也越來越重,從最開始的擅離職守,到後來的抗命不忠,再到忤逆皇帝大不敬的地步,直言要判處於謙死罪以儆效尤!見到這種局面,沈憶宸再也坐不住了,只能前往監察御史孫鼎的府上,看看能否尋求到幫助。

面對沈憶宸的到訪,孫鼎可謂是滿心歡喜。

在應天府的時候,他就非常看好這個年輕後輩,悔不當初沒有同林震一樣收沈憶宸為弟子。

否則今日,自己也將有個狀元師的頭銜。

“晚生沈憶宸,拜見大宗師!”

雖然沈憶宸焦急萬分,但該有的禮儀還是不能少。

“向北毋需客套,能見到你今日之成就,老夫甚是欣慰.”

“實不相瞞大宗師,今日晚生上門拜訪,實則是有事相求.”

孫鼎是看著自己一步步成長起來了,相比較其他官員,更多了一層長輩的身份。

所以沈憶宸沒有遮遮掩掩繞圈子,開門見山說明了來意。

“向北,你有何事儘管訴說.”

孫鼎同樣知道沈憶宸謹小慎微的性格,如若不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他不會流露出這般神態。

“大宗師,不知你是否聽聞了兵部右侍郎于謙的彈劾?”

“略有耳聞.”

“晚生正是為了于謙彈劾之事而來,還望大宗師能指點迷津,救少司馬於水火.”

這番話下來,讓孫鼎有些迷糊了。

于謙這人孫鼎還算比較瞭解,雖然不是什麼同年身份,但兩人曾一同參加過永年年間的應天府鄉試,並且還都擔任過監察御史之職。

按理說沈憶宸這種後輩,跟于謙可謂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他為什麼如此急切?不過孫鼎也不是喜好打探之人,可能是有什麼機緣巧合,讓沈憶宸與于謙結識了。

就如同自己現在與沈憶宸,也算是熟識了一樣。

“於少司馬的情況不容樂觀,據老夫得到的訊息,很有可能被辦成鐵案判死.”

聽到孫鼎這麼一說,沈憶宸內心猛的一沉,果然王振出手不留餘地。

無論是劉球,還是薛瑄,乃至現在的于謙,能搞死就絕不給對方活路。

“大宗師,有沒有轉圜的餘地,或者說能走的門路?”

只見孫鼎搖了搖頭說道:“此案乃都御史跟大理寺卿同審,並且還有六科十三道言官監察,誰也不敢背後徇私.”

“此事就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向北,老夫不知道你跟少司馬有何關係,但此案背後涉及到權閹王振,你最好還是不要捲入其中.”

孫鼎常年在應天府任職,並不知道京師所發生的事情,更不知道曾經沸沸揚揚沈憶宸“閹黨中人”的傳言。

他的潛意識裡面,還把沈憶宸給當做了應天府的那個少年郎,不知官場的渾濁跟黑暗,更不知王振所擁有的權勢。

很多時候都察院定罪,看的並不是罪行嚴重與否,而是背後有沒有人!“大宗師,少司馬罪不至死,晚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蒙冤受屈.”

沈憶宸神情堅定的回了一句,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世界,就不可能坐視不理,更何況這個人是于謙!“向北,不要衝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