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穀縣衙,沈憶宸並沒有高坐大堂,而是來到了大門處準備迎接山東巡撫跟布政司官員。

按常理說沈憶宸身為僉都御史,哪怕品階相差巡撫二品,也無需出門迎接。

甚至兩人碰面,誰居右先行禮都不一定。

《大明會典》中對於官員禮儀的規定,其實到了高官層面並無多大約束力。

最常見的例子當屬內閣大臣,加尚書銜也不過正二品,不加才正五品大學士。

卻在明朝中後期,別說是同為二品的各部尚書紛紛避讓閣臣,就連超品公侯勳戚、一品左右都督也得避內閣。

但沈憶宸行事風格向來是先禮後兵,就算預感到對方可能來者不善,只要沒有公然撕破臉皮,為了賑災治水面子這東西給對方點又何妨?“東主,撫臺張驥跟藩臺洪英到了.”

伴著卞和的提醒,沈憶宸調頭遠眺,望見遠處大道塵土飛揚,浩浩蕩蕩的人群如同一條長龍,看不到盡頭。

這次山東行政層面的高階官員,幾乎是齊聚陽穀縣,帶來的隨從護衛更是不計其數。

再加上縣衙迎接的官員跟差役,兩者相加把隊伍規模給擴充到上千人,屬實有些壯觀。

“用整肅史政的名義徵召還有這麼多隨從,不敢想象山東本地官員平時出行得多大的排場.”

沈憶宸看著規模宏大的人群,淡淡的說了一句。

自己這個僉都御史從京師趕赴山東,挾帶護衛隨從也不過十幾人,與他們相比更像是個小角色。

“單撫臺或者藩臺出行,地方州縣十里相迎,這次山東布政司數位高官同行,已然稱得上輕車簡行.”

卞和對於這種場面見怪不怪了,一省大員出行這等規模壓根就算不得什麼,排場更恢宏的比比皆是。

好一個輕車簡行!沈憶宸簡直無力吐槽,難怪古代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

緋袍大員平均百來個隨從,確實放在這個時代算輕車簡行了,自己才是那個異類!很快數乘大轎依次停放在縣衙大門前,為首的轎子掀開轎簾,露出一名胸口繡著錦雞圖案的緋袍老者,這是二品官服的補子。

不出意外的話,這名老者就是現任山東巡撫張驥。

張驥下轎之後,與沈憶宸對望而立,這一幕讓現場各級官員心中不由生出一絲緊張感。

這兩尊大神碰面,禮儀尊卑方面是個嚴重問題,萬一互不相讓下面的人就難辦了。

“張撫臺,久仰大名!”

預想中的神仙打架畫面並沒有發生,沈憶宸選擇謙讓首先拱手行禮。

“沈僉憲,百聞不如一見,本官仰慕已久.”

張驥同樣滿臉笑容,語氣中盡顯恭維,一副其樂融融的模樣。

“張撫臺真是客氣,本官乃都察院後輩,當仰慕前輩才是.”

“本官曾聽京師同僚說過沈僉憲恭謹,現在看來確實如此呀,哈哈.”

兩人互相客套了幾句後,張驥就向沈憶宸介紹了山東布政司官員。

這次前來的除了布政使洪英外,還有左參政馬輝國,左參議曹希等等緋袍高官,以及下屬經歷司跟司獄司數名官員。

可以說整個山東布政司的半數入流官員,今日悉數到場。

沈憶宸與諸位官員打過招呼,側身伸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然後說道:“撫臺跟布政司諸位同僚一路舟車勞頓辛苦,本官已經在縣衙設宴接風,如若招待不周還請多多擔待.”

“沈僉憲客氣了.”

“是吾等打擾了,還勞沈僉憲費心.”

“請沈僉憲先行.”

山東布政司官員看著沈憶宸如此和氣,心中石頭落地了大半。

要知道這次可是以整肅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