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這群當權重臣的威勢,而且還在宦官集團跟文官集團間走鋼絲,王振殺心都起了好幾回。

要是這種高壓環境之下,沈憶宸都做不到快速成長,那墳頭草得幾丈高了。

而且話說回來,就算沒有這檔子事,都察院上官身份要是威壓不住一個王府下官,那隻能證明沈憶宸能力不夠。

沒有威權的上官,沒有人會當做一回事,只能是一個紙糊御史。

“確實,高處不勝寒.”

卞和以前入幕過的中層官員,都能感受到他們在為官道路上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沈憶宸年少居高位,面臨的壓力跟風險,更是數倍勝之。

書生意氣,終有一天要變成老謀深算。

……沙船在運河中緩緩行駛著,幾天之後過了通州段,沒有了漕運船隻排隊導致的擁堵,航行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一路途徑河北布政司的滄州、德州,很快就要跨過兩省的邊界來到山東布政司的東昌府,再往下就是沈憶宸的目的地兗州府。

只不過隨著距離山東越來越近,運河水質能明顯看到泥沙增多,變得有些混濁不清。

黃河水大量灌入京杭大運河,帶來的危機並不是水量的多少,而是泥沙的沉澱。

一旦運河發生堵塞,古代可不像現代那樣,有著各種工程機械去疏浚,想要再次疏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水質泥沙含量變化外,沈憶宸還在兩省邊界處,看到了許多逃難流民,他們正拖家帶口的朝著河北州府趕去,期望能得到救助度過這個寒冬。

但是流民群體,對於地方官府而言,乃是大患之一!這裡面不僅僅是賑災糧財的支出困難,伴隨著流民而來的,還有疾病瘟疫、治安混亂等等問題,並且稍有不慎,就會點燃星星之火,演變成大規模農民起義。

地方官愛民如子去救濟流民,到頭來不一定有功,但要是在你的地盤上出事了,鍋肯定甩不掉。

於是乎每逢大災來臨,防止流民入境,才是地方官的首要職責,安撫救災什麼的屬於活菩薩的範疇。

望著沿河兩岸瘦骨嶙峋的流民,以及水中不時出現的浮屍,沈憶宸面色十分凝重。

山東因黃河水患受災的民眾,無論是數量還是在悲慘程度上,都要遠超之前在鎮江府看到的場景。

好歹鎮江處於江南富庶之地,哪怕官府賑災不利,地方鄉紳富豪,或多或少會搭建一些救災粥棚,為自己積攢下陰德。

北方省份糧食產糧本就不如南方,再加上常年各種水旱蝗災,基本上沒有一點抵禦風險的能力。

地主家都沒有多少餘糧,怎麼可能拿出來做好事,只能等待朝廷的救濟了。

“如今距離黃河決堤已經過去數月,早在朝中收到山東布政司奏章的時候,就已經讓戶部著手賑災,為何還會這樣屍橫遍野!”

沈憶宸有些憤怒的一拳砸在船舷上,朝廷大臣商議賑災過程乃自己親眼所見,卻在地方上沒有絲毫作為,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相比較沈憶宸的憤怒,卞和卻顯得很平靜回道:“東主,這就是居廟堂之高,所看不到的場景。

當初為何我們會殺官造反,就是因為活不下去了.”

這種人間慘狀,卞和看的太多太多,甚至他自己就是親身經歷者。

福建山地居多,糧食產糧同樣不高,再加上礦稅跟麓川之戰增派的糧稅,卞和因此而家破人亡。

這些年在地方官身邊擔任幕僚,天災人禍也是大明主旋律,百姓一年比一年過的艱難。

卞和的話,讓沈憶宸感到心裡堵得慌,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沉默許久,沈憶宸才開口說道:“但願我此去山東治水,能改變這種局面吧.”